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852细胞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的中文名称是核纤层。核纤层是指内层核膜靠核质的一侧的一层由核

纤层蛋白(V 型中间丝蛋白)组成的纤维状网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核纤层与核膜、染色质及核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关系,它向外与内膜上的镶嵌蛋白相连,起保持核膜外形及固定核孔位置的作用;向内则与染色质上的特异部位相结合,为染色质提供附着位点。

2. 细胞外基质

【答案】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其为细胞的生存及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并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影响细胞的形状、代谢、功能、迁移、增殖和分化。细胞外基质成分有:

①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和弹性蛋白,分别赋予胞外基质强度和韧性;

②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多糖共价形成,具有高度亲水性,赋予胞外基质抗压的能力; ③粘连糖蛋白,包括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有助于细胞粘连到胞外基质上。 3.

【答案】

的中文意思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1975年英国科学家

Milstein 和Kohler 发明的技术,并获得198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它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 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获得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杂种细胞,并以此生产抗体的技术。

4. 内共生学说

【答案】内共生学说

是指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

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的一种学说。线粒体来源于细菌,即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来源于蓝藻,被原始真核细胞摄入胞内,在共生关系中,形成了叶绿体。

5. 负染色技术

【答案】负染色技术是指用重金属盐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染色,吸去多余染料,干燥后,使样品凹陷处铺上一层重金属盐,而凸出的地方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的一种技术;分辨率可达1.5nm 左右。

6. 随体

【答案】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随体为端随体,位于两个次缢痕中间的为中间随体。随体主要由异染色质组成,含高度重复的DNA 序列,不具有常染色质的功能活性。

7. 残余小体

【答案】残余小体

是指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

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

8. 阻遏

【答案】阻遏是指基因的表达在信使

合成(转录)阶段为特异的调节因子(阻遏物)所

抑制,使细胞内特定的酶或酶系合成率降低的现象。当特定的代谢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时,阻遏物就被活化,而相应结构基因群(操纵子)的特异物质的产生就受到抑制。

9. 白色体

【答案】白色体又称无色体。植物细胞质中不含色素的质体,如植物体内的分生组织和见不到阳光的块茎等细胞内的质体。有制造和贮藏淀粉、蛋白质的功能。白色体的前体为“原质体”, 它进行多次分裂成为白色体,或为叶绿体。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的质体,也是白色体的一种类型。

10.细胞连接

【答案】细胞连接

邻细胞之间协同作用的重要方式。

是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

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细胞连接是多细胞生物体相

二、简答题

11.简述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结合变构机制

而是使

从酶分子上解脱下来。

上3个催化亚基

合酶上3个催化亚基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在任一时刻,

【答案】(2)

(1)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用于形成

的构象总是不同的,分别是紧密结合态(T 态)、松散结合态(L 态)和空置状态(不与任何核苷酸结合的O 态)。

(3)A TP 通过旋转催化而形成。质子有控地通过部分的运动,引起带动与其相连的亚基的旋转,亚基的旋转引发起

上释放下来,空出的结合位点又可与新的

催化亚基的旋转。

和和

转120度,3

个亚基随即发生构象改变,使亚基对

亚基的旋转,继而亚基相对于“转子”旋

的形成。

的亲合力产生变化,从而引

结合,从而驱动

12.概述细胞周期蛋白B 在分裂后期的降解途径、机理和调控因素。

【答案】(1)细胞周期蛋 白B 降解途径

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B )在分裂后期的降解是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蛋白质的泛素化需要泛素活化酶(E1)、泛素结合酶(E2, 又称泛素载体蛋白)和泛素连接酶(E3)的先后催化来完成,具体过程如下:

①E1活化泛素分子; ②泛素分子转移至E2; ③E3催化形成异肽键; ④IE 蛋白(cyclinB )被泛素化;

⑤蛋白酶体识别泛素化靶蛋白、A TP 水解驱动泛素移除、靶蛋白解折叠转入蛋白酶体核心内被降解。

(2)周期蛋白B 在分裂后期降解的机理

染色体与纺锤体结合后,Mad2从动粒上消失,对Cdc2的抑制解除,Cdc2是后期促进复合物APC 的正调控因子,因而能激活APC , APC 是一种泛素化途径中的E3连接酶,促进cyclinB 的降解。泛素化途径通过E1、E2、E3三个酶对需要降解的蛋白质打上多泛素链标签,具有这个标签的蛋白质最终被蛋白酶体水解。

(3)周期蛋白B 在分裂后期降解的调控因素

的调控因素包括其自身的破坏框和APC , 其自身破坏框氨基酸残基的突变或者APC

的突变都能使的降解被阻断。

13.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有何特点?

【答案】(1)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动物细胞的标准细胞周期非常相似,含有期和M 期四个时期;

(2)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但在细胞分裂时可以正常组装纺锤体; (3)植物细胞以形成中板的形式进行胞质分裂。 14.真核细胞为何以游离状态浓度维持在的原因:

(1)以(2

)若以少,需要大量

为细胞内的第三信使,只需要少量的作为第三信使,

势必需要很多

进入细胞,即可达到传递信号所需的浓

的缺

度阈值,从而诱发各种细胞反应,即使在细胞外

缺乏的情况下也容易达到; 进入细胞内,一方面会引起细胞外

而不是以

为细胞内的第三信使?(注:细胞质中游离) 而不是以

为细胞内的第三信使,主要有两方面

期、S 期、

的浓度维持在

【答案】真核细胞之所以以游离状态

进行补充;另一方面也会引起膜电位的紊乱,对细胞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