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869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2. 货币中性

【答案】货币中性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变动。

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 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3. 法定准备金率

【答案】法定准各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4. IS--LM 模型

【答案】IS-LM 模型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如何决定的模型。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意味着商品需求等于商品供给,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在利率r 和国民收入y 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IS 曲线表示了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LM 曲线描述了确保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的轨迹。两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由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获得。

5.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

【答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问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作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被凯恩斯用来分析造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原因。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 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也在0和1之间波动。

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即MPC+MPS=1。

6. 存款准备金

【答案】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货币,称为存款准备金。按照一个固定比例上交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R D ),这个固定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 d ),

二、判断分析题

7. 中央银行宣布将采取有力措施降低通货膨胀,当公众相信了这一宣布并付诸于他们的行动时,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

【答案】T

【解析】若公众相信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则经济会自动调整到目标通胀率的水平,如果政府采取宣布的政策,此时可能造成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因此不再实施宣布的政策可能对公众更有利。

8. 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更容易导致银行系统很快出现大面积坏账。( )

【答案】T

【解析】通货紧缩使得企业的产品普遍性滞销,收入状况恶化,影响对银行贷款的归还,从而使银行系统产生大面积的坏账,更有甚者,如果贷款抵押品因通货紧缩而价格下降到贷款额以

下,可能会出现企业拒绝还款,银行只能靠拍卖抵押品收回部分额度的现象。

9.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 )

【答案】T

【解析】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在手边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继续下降,也就是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不太可能上升而只会

跌落,因而会将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这时流动性偏好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

10.根据鲍莫尔一托宾模型,平均货币持有量或货币需求为

【答案】F

【解析】根据鲍尔一托宾的存货理论,货币需求的平方根公式为,式中,tc 为现金和。( ) 债券之间的转换成本; y 为人们月初取得的收入; r 为利率。表示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

三、简答题

11.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总供给曲线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促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田素有:

(1)劳动变动引起的移动。可得到的劳动量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可得到的劳动量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2)资本变动引起的移动。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物质资本或人力资本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自然资源变动引起的移动。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技术变动引起的移动。技术知识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可得到的技术减少,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5)预期物价水平变动引起的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下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预期物价水平上升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2.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1)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提出的背景按功能财政思想,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会减少政府预算盈余或增加赤字;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增加预算盈余或减少赤字。一般容易把预算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当作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把预算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当成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