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答案】(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

(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 简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答案】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中。他经过多年的教育实验,开展教育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办学成绩斐然,参观者成批而至,其学校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

(2)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要求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③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化;

④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3)要素教育。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教学理论体系的重心。其基本思想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主要有:

①体育。体育的任务是发展儿童身体的力量和技巧。体育中最简单的要素是各关节的运动。关节活动的最基本动作是打击、搬运、拖拉和旋转。

②德育。道德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

童对母亲的爱。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首先在家庭中奠定。教育儿童要靠说理,而不求助于体罚。

③智育。数目、形状、语言是教学的基本要素,智育借助这三个要素来实现。

(4)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①语言教学。裴斯泰洛齐把语言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语言教学要从发音教学开始,然后进行单词教学,最后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教学。

②关于算术教学。裴斯泰洛齐认为数字1是数目的最简单的要素,而计数是算术能力的要素。

③关于测量教学,也称为形状教学,其目的是发展儿童对事物形状的认识能力。他还将测量教学和图画教学、写字教学联系起来,认识直线、曲线等形状要素也是绘画、写字教学的简单要素。

,他一方面亲自(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1774年,裴斯泰洛奇创建“贫儿之家”

教这里的儿童读、写、算的知识,并施以道德教育,同时让他们学习农耕、纺纱等生产技艺,参加生产劳动,从而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

3. 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答案】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热爱教育事业,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因而具备作为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条件。在他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各以下条件:

(1)学而不厌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要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精神状态,时刻考虑的是不断进步。

(2)温故知新

只能记诵的人,不足以为人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教师负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探索创新。

(3)诲人不倦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对社会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来为其服务。教师以教为业,也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毕生从事教育,还表现在以耐心说服的态度教育学生,教师应高度负责,对学生充满爱心。

(4)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不仅有言教,还有身教。言教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 身教在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教师身教的示范,对学生有重大感化作用,因此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教师应以自己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凡提倡学生做的,自己必先做到,不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所说的和所做的一致,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5)爱护学生

孔子爱护关怀学生表现在要学生们努力进德修业,成为具有从政才能的君子,为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目标而共同奋斗。他坚信仁道是正确的政治理想,应当争取实现,他把希望寄托在学生们身上。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他对学生充满信心,对他们的发展抱有比较乐观的态度,根据发展规律,认为新一代可能胜过老一代,学生可能会超过老师,学生是事业希望所在,应该加以重视和培养。

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对教师的要求,如“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等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4.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答案】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计划、措施进行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加以个别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弥补每个学生的短处和不足。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

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机制作用。一方面,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和教育符合人的需要、兴趣和目的时,人会积极接受这种外来影响,并根据自己原有的认

,从而导致原有心理结构的变化,实现教育影响预期的结果。知结构来决定“同化”或者“顺应”

否则,他会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抵制这种教育影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只有当教育要求处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内时,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建构活动。教育能否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关键是能否激起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的欲望。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着学校的教育作用。同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如开明的政治制度、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消解学校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文化的氛围等。

5. 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答案】(1)内在效度的含义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的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2)外在效度的含义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