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627自然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胶体

【答案】土壤胶体是指直径在1~1000nm之间的土壤颗粒。它是土壤中最细微的部分,一般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一无机复合胶体,其特性有:①比表面积相当大,具有相当大的反应活性和吸附性;②带有电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性:③它是土壤各种物质最活跃的部分,因而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最大。

2. 黄土和黄壤

【答案】黄土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多孔性具有柱状节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黄土以砂粒、豁土和少量方解石组成的棍合物。呈浅黄或黄褐色,内部空隙较大,用手搓捻容易成粉末。

黄壤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故名。集中分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

3. 河川径流

【答案】河川径流是汇集陆地表面和地下而进入河道的水流。它包含大气降水和高山冰川积雪融水产生的动态地表水及绝大部分动态地下水,是构成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通常称某一时段(年或日)内流经河道上指定断面的全部水量为径流量,一条河流的径流量由水文站的实际观测资料计算求得,河川径流的大小及变化与流域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及人为经济活动有关,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河川径流,分布具有地带性,变化具有周期性。

4. 地轴

【答案】地轴是为研究地球运动而假想的轴。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始终不停地围绕该轴线运转。地轴通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南北极点,和地球的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和地球的公转轨道面斜交。地轴空间指向:某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5. 太阳日

【答案】太阳日是指以太阳为标准,地球上同一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时间。但是地球不但自转,还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又呈椭圆形,所以一年中的太阳日并不等长。一个平均太阳日为24h 。

6. 沉积岩

【答案】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又称水成岩。它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风化作用是沉积岩的物质来源的主要渠道,风化的岩石颗粒,经大气、水流、冰川的搬运作用,到一定地点沉积下来,受到高压的成岩作用,逐渐形成岩石。它保留了许多地球的历史信息,包括有占代动植物化石,沉积岩的层理有地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

7. 恒星日

【答案】地球绕地轴旋转称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即自转周期,叫做一日。但由于观测周期采用的参考点不同,一日的定义也略有差别。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

8. 水位

【答案】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流域内的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水位变化,如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造成河床下降或上升。

二、简答题

9. 何谓水分循环? 它有何意义? 其原动力是什么?

【答案】(1)水分循环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是指地球表层水分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的往复循环过程。海洋、陆地水和大气的水随时随地都通过相变和运动进行着大规模的交换,这种交换过程称为地球水分循环。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地球表层系统中的水分循环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缓解了地球表层湿度、温度变化的时空梯度,为生物创造了广阔而适宜的生存环境;

②水分循环是地球表层系统中营养物质循环的传送带;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力资源和水资源;

③水分循环过程也是地表环境自净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地表水分循环也是自然地理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岩石风化过程、流水地貌过程、生物过程及其成土过程;

⑤地表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也有赖于长期的水分循环过程,如煤、石油、沙金等。

(3)形成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在常温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外因是地球表层的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

10.地下水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答案】(1)地下水分类的原则

地下水分类的原则:一种是根据地下水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另一种则是综合考虑地下水的若干特征进行分类。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按矿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盆水、卤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理藏条件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

①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耗损形式是蒸发和渗透。上层滞水接近地表,受气候、水文影响较大,故水量不大而季节变化强烈。上层滞水的动态主要决定于气候、隔水层的范围、厚度、隔水性等条件。

②潜水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这个自由表面就是潜水面。从地表到潜水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多数情况下,潜水补给区和分布区是一致的,以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潜水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特征。

③承压水

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水称承压水。承压水水头高于隔水顶板,在地形条件适宜时,其天然露头或经人工凿井喷出地表称为自流水。隔水项板妨碍含水层直接从地表得到补给,故自流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常不一致。

11.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答案】(1)岩石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①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和非晶质两部分的相对含量可将岩石结构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和玻璃质结构。

②根据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和不等粒两类结构。等粒结构可根据粒径绝对大小进一步分为显晶质结构与隐晶质结构。不等粒结构按颗粒径的相对大小分为连续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以及似斑状纤构。

③根据构成岩石的矿物之间或矿物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分出煌斑结构,海绵陨铁结构,辉长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间填结构以及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等结构类型。

(2)岩石的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排列、配置与填充方式关系的特征。例如,片麻构造、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晶洞构造等。

12.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答案】(1)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