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麻醉主治医师题库>专业实践能力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发热伴呕吐、腹胀,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血肌酐升高1年余,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年前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肌酐最高800μmol/L,控制于300~400μmol/L。入院查:血压170/100mmHg,尿素氮13.1mmol/L,肌酐441.6μmol/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77×109/L,凝血酶原时间13.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2s。全身麻醉,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入室后血压180/105mmHg,诱导后术中血压维持于130~160/80~100mmHg。共输红细胞悬液800ml,平衡液1500ml,胶体液500ml。

不宜选择的麻醉药物有哪项()。

A . A.麻醉前用药:吗啡、哌替啶
B . 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丁哌卡因、罗哌卡因
C . 静脉麻醉药物: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D . 肌松药: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罗库溴铵
E . 肌松药:琥珀酰胆碱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发热伴呕吐、腹胀,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血肌酐升高1年余,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年前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肌酐最高800μmol/L,控制于300~400μmol/L。入院查:血压170/100mmHg,尿素氮13.1mmol/L,肌酐441.6μmol/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77×109/L,凝血酶原时间13.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2s。全身麻醉,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入室后血压180/105mmHg,诱导后术中血压维持于130~160/80~100mmHg。共输红细胞悬液800ml,平衡液1500ml,胶体液500ml。术中麻醉管理的要点是什么()。 A.完善监测。 恰当补液。 维持血压。 并发症处理。 使用激素类药物防治排异反应。 牙本质小管近髓端的直径是() A.0.5μm。 B.1.5μm。 C.2.5μm。 D.3.5μm。 E.4.5μm。 有关蔓状血管瘤的叙述哪项错误()。 由较粗的血管构成。 范围较大。 不会侵犯骨组织。 有的可以听到血管杂音。 动脉也可参与其构成。 直肠癌病人术中探查见:直肠巨大肿物与盆壁明显固定,肠腔只可容纳小指尖,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左肝外侧叶硬结。此时应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单纯活检后关腹。 直肠癌根治术加肝左叶切除术。 直肠癌根治术。 乙状结肠造口术。 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 男孩,8岁,因发热3天伴抽搐1天于7月20日入院,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入院后次日进入昏迷状态,小便失禁,在病程第6天体温有下降,次日又出现高热,并出现呼吸急促、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该患儿发生病情加重的原因可能是() A.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院内感染。 体温中枢不稳定。 异物吸入。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发热伴呕吐、腹胀,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血肌酐升高1年余,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1年前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肌酐最高800μmol/L,控制于300~400μmol/L。入院查:血压170/100mmHg,尿素氮13.1mmol/L,肌酐441.6μmol/L,血红蛋白70g/L,血小板177×109/L,凝血酶原时间13.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0.2s。全身麻醉,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间断给予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入室后血压180/105mmHg,诱导后术中血压维持于130~160/80~100mmHg。共输红细胞悬液800ml,平衡液1500ml,胶体液500ml。

不宜选择的麻醉药物有哪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