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区域经济学802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答案】(1)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从其含义可以看出,流量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存量则是在某一时点上测度的,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经济中,流量和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经济存量都是过去经济流量的沉淀和积累,而任何经济存量的变化则又直接表现为某种经济流量。举例来说,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增加的国民财富是靠新创造的国民收入来计算的。

(2)从流量和存量的含义可以看出,财富是一个存量,收入是流量。

2.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

【答案】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假定某国在某年投资是4000亿美元,该国在该年的资本存量可能是2万亿美元(包括厂房、机械设备及存货价值等)。厂房、机器设备等会不断磨损。假定该年磨损掉的资本价值即折旧(当然不仅有物质磨损,还有精神磨损,例如设备因老化过时而贬值)有1000亿美元,则上述40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1000亿美元要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净增加的资本只有3000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就是净投资,而这1000亿美元因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即用来替换或者说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故称重置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即上述4000亿美元(=3000+1000)是总投资。用支出法计算GDP 时的投资,指的就是总投资。

从上述可知,资本存量、总投资和重置投资不可能是负数,拿总投资来说,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重置投资也不可能是负数,因为设备消耗掉了,即使不补偿,重置投资也只是零,而不可能是负的。但净投资情况就不同,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的折旧,净投资就要成为负数。例如,本年度投入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1000台机器,但报废了1万美元/台的1200台机器,这样,尽管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但由于重置投资达1200万美元,因此净投资就是-200万美元。

3. 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 ; 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 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 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

(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

【答案】(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时己计入当年GDP ,不能再计入当期GDP 。

(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或存货的行为。

(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 ,属于库存投资的增加,应计入投资部分。

(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 ,是GDP 中净出口的一部分。

(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 。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

4.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答案】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 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1)IS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LM 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图IS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当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反之,则货币政

策效果越大。

图 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二、论述题

5. 论述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答案】(1)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

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的需求(支出)的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量数倍于最初增加的支出。乘数原理的形成过程分析如下: 设第一部门最初增加的支出为

出会使消费需求增加

要增加,并且设各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刀。则第一部门增加的支,并且第一部门的收入中又,第三部门的收入中又要增加

和国,从而又引起第一部门的收入增加了的消费,于是,第三部门的收入又增加了的消费。这种收入增加带动消费增加,消费增加又带动收入增加的变动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不断地循环下去直到国民经济再一次达到均衡,此时整个国民经济部门所增加的总支出为

民收入△Y

,其中,

加量的,因为边际消费倾向0<β<1,所

以即为乘数,表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Y 是自发支出增倍,并且在这里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越小。

(2)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

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即社会中存在过剩生产能力。如果没有过剩生产能力,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②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相互独立性。要假定它们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会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③货币供给量增加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