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史量才

【答案】史量才是旧中国报业家,上海《申报》的总经理。1908年购进《新闻报》大部股权,意图组织报业托拉斯,受到挫折。年任《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1929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趋向进步,积极支持抗日运动。他举办申新通讯社,申报补习学校,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精制全国地图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与沪杭公路上。

2. 《德臣报》

【答案】《德臣报》又名《德臣西报》、《中国邮报》,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45年2月20日在香港创刊,创办人是肖德锐和德臣。初为周刊,1862年2月1日起改为日报,直到1974年8月才停刊,历时129年。在政治上,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的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3.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陛,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4. 《劳动节纪念号》

【答案】《劳动节纪念号》是《新青年》杂志1920年出版的第7卷第6号,陈独秀是这一期的主编,他在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过程中把当期的《新青年》编成了《劳动节纪念号》。这成为了《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新的集合点”。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