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某患者,男性,20岁。皮下瘀血,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53秒,PT17秒,纤维蛋白原4.5g/L。PT延长见于 A.肝损伤。 B.维生素缺乏。 C.凝血酶原缺乏。 D.血小板减少。 E.阻塞性黄疸。
病历摘要:某患者,男性,20岁。皮下瘀血,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53秒,PT17秒,纤维蛋白原4.5g/L。正确地描述凝血或纤溶系统的说法 A.凝血时间正常可排除某个凝血因子缺乏。 B.因子Ⅶ由肝细胞合成,依赖维生素K。 C.血友病A的遗传方式是性连锁隐性遗传。 D.PT与RVVT结合可以鉴别因子Ⅶ和Ⅹ缺乏。 E.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病人,血浆中出现大量FDP,故3P试验强阳性。
病历摘要:某患者,男性,20岁。皮下瘀血,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53秒,PT17秒,纤维蛋白原4.5g/L。下列哪种疾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A.因子Ⅶ缺乏症。 B.血友病甲。 C.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D.血管性紫癜。 E.血管性血友病。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肥胖,下肢浮肿;检查结果:尿糖(-)、酮体(-)、ERY(+)、PRO(++)、WBC(+);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结晶。管型形成的条件 A.具有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B.原肾中有清蛋白和T-H蛋白。 C.血清蛋白质增高。 D.局部尿液流速增快。 E.肾小管有酸化和浓缩尿液的能力,同时尿流缓慢及局部尿液积滞。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肥胖,下肢浮肿;检查结果:尿糖(-)、酮体(-)、ERY(+)、PRO(++)、WBC(+);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结晶。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机制有 A.病理性肾小球基质膜的挤压。 B.不同酸碱度的影响。 C.不断变化的渗透压的影响。 D.膀胱的影响。 E.输尿管的影响。
病历摘要:患者,女,45岁,肥胖,下肢浮肿;检查结果:尿糖(-)、酮体(-)、ERY(+)、PRO(++)、WBC(+);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和结晶。
尿道损伤时,尿液分析中可能出现下列何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