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724建筑理论综合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沂南汉画像石墓

【答案】沂南汉画像石墓是指发现于沂南的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1个东后侧室组成,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画像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少部分为阴线刻,中室八角柱上的曲拱,则用透雕技法刻成应龙形象。出土画像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历史故事、家居生活等。在中室的八角柱上刻有两尊带背光的仙人图像,有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

2. 耍头

【答案】耍头,又称“爵头”、“胡孙头”,清式称蚂蚱头。是斗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头木,位于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3. 刘秉忠

【答案】刘秉忠是元朝开国元勋和丞相,郭守敬的老师,元朝国号的拟定者,元大都修建者,著名元代政治家,元曲作家,阴阳风水学家和建筑专家。

4. 枋心

【答案】枋心是指梁枋彩画的中心部分,长度约占整个梁枋的三分之一。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用色彩、油漆在梁、枋、斗拱、柱、天花板等处刷饰或绘制花纹、图案乃至人物故事等,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増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

5. 大木大式

【答案】“大木大式”是清式大木做法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是“大木小式”,可简单认为有斗拱和无斗拱建筑的不同处理,其中有斗拱建筑称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无斗拱建筑称为小式建筑。

6. 批竹昂

【答案】批竹昂是中国古建筑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将昂头削成批竹形而得名。《营造法式》中将其定义为“亦有自斗外斜杀至尖者,其昂面平直,谓之批竹昂。”唐佛光寺大殿柱头铺作中的批竹昂是现知最早的实例,清代已不再使用。

7. 都柱

【答案】都柱是指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的作法。

8. 天井与甬道

【答案】天井与甬道是中国古代墓葬的组成部分。天井是指开凿于长墓道中的竖井,最初出现于北魏时期,或为对现实生活中院落的模仿,唐以后由于墓道的缩短并消失,天井也随之消失。甬道是指墓葬中联接墓门和墓室的通道,多见于魏晋隋唐墓。

9. 广胜下寺

【答案】广胜下寺是元朝重要佛教建筑,位于山西洪洞,寺有前后二院,从前至后地势逐级升高。从高台阶通过山门为前院,广阔开朗,种植树木,除院北的前殿外,没有其他建筑;后院建筑密集,四面建筑围合而封闭,形成传统四合院。其中,正殿柱列采用“减柱法”。

10.经幢

【答案】经幢是指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二、绘图题

11.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答案】

12.五踩斗拱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