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 2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 14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 26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 40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编辑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 49
一、名词解释
1. 分栏
【答案】分栏是指在报纸编辑中将报纸的版面划分为若干栏。横排报纸的栏是自上而下垂直划分的,每一个栏的宽度相等。一个版面按几栏分版是固定的。这种相对固定的、宽度相同的栏称为基本栏。每一个报纸都有相对固定的分栏制。一个报纸采用何种分栏制,依据是否有利于读者阅读,是否有利于表现报纸的特点来确定。
2. 版面设计
【答案】版面设计,又称为版式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大分支,主要指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对版面内的文字字体、图像图形、线条、表格、色块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编排,并以视觉方式艺术地表达出来,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编排,使观看者直觉地感受到要传递的意思。
3. 版面元素
【答案】版面元素是构成现代报纸版面的基本成分的统称。从技术上说,版面的编排设计就是在版面空间安排正文、标题、图片、线条和色彩,作为编排元素,它们自身也可以显示某种意义和情感色彩。①正文用来显示报道和文章的文字。正文中字的大小具有评价的功能。②标题是很有寓意功能的编排元素。③图画和照片是版面最具强势的视觉刺激物。④线条是现代报纸上运用广泛的编排元素。⑤当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当代报纸在运用编排元素方面表现出“七多”,即:正文呈模块形状多、标题用黑体字多、大标题多、图片多、大照片多、直线多、色彩多。这反映出版面设计追求简洁、醒目、直观、顺畅和时代感的趋势。
4. 长栏与破栏
【答案】长栏与破栏是指变栏的两种形式。版面除了采用基本栏之外,有时还采用变栏,即以基本栏为基础而生化出来的栏。变栏有两种:一种是长栏,即宽度是整倍数于基本栏的栏,如两栏、三栏等; 另一种是破栏,即宽度是非整倍数于基本栏的栏。
破栏可以大于基本栏。如三破一,五破一等; 也可以小于基本栏,如一破三等。目前中国对开报纸采用的都是8栏制,基本栏已经比较小,所以小于基本栏的破栏用的很少。
5. 报道平衡
【答案】报道平衡是指各种报道的量符合一定比例,而不是畸轻畸重。它包括报道重点与报道面的平衡、选材领域的平衡、报道对象的平衡等。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会遇到包含着矛盾对立的复杂事件。为了使报道公正准确,记者必须兼顾矛盾双方,从不同的消息源获取信息,并
将对立面的事实和观点同时摆出来。
6. 视觉中心
【答案】“视觉中心”,最早是西方报纸版面设计中的专用名词,是指在版面上对读者视觉冲击最大、首先引起读者注意的那一部分。报纸版面上的“视觉中心”通常是面积最大的一张(组)新闻图片,位置大多在版面的中部偏上一点,对稳定版面的重心、固定版式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7. 版面空间
【答案】版面空间是一个版面所提供的、用以表现编排思想和内容的空间。版面空间能够帮助编辑表现编排思想,因为它不仅仅是‘个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它还包含着多种重要的因素,编辑就是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利用,传递给读者某些信号和暗示,从而实现传播的效果和目标。版面空间中包含的主要因素是:区域、面积、距离和形状。
8. 报道策划
相关试题:新闻策划(暨南大学2010, 2005研; 西南大学2007研; 云南大学2005, 2004研; 厦门大学2003研)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编辑为使某些报道选题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对新闻报道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它是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造性活动。新闻报道策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报道方案设计、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
二、简答题
9. 怎样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是否有新意?
【答案】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有无新意可以从以下三要点入手:
(1)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去判断
凡是新近发生的、出现概率较小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变动,对读者来说含有较多的未知因素,因而具有新意。可以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一稿,表明到1956年上海用人力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同在此之前报道人力车大大减少的稿件相比,更具有新意,因为它表明使用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时代己近开始。
(2)从新闻媒介对变动的传播情况去判断
稿件内容的新与旧,是从读者的未知程度来判断的,那么影响读者知与未知的重要条件就是新闻媒介的传播。某一内容传播越多,读者也就知之越多; 反之,则越少。因此,凡是从未传播或传播较少的,就含有新意。因此判断传播情况,一定要同读者实际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少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读者的未知程度,才能把握所写内容对读者来说是否有新意,以及新意的大小。
(3)从外界环境的变动去判断
有些事实本身并未变,但由于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这些事实存在的状态是否会改变,产生了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即未知因素)。此时,重申这种状态不会改变就成了新闻。如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政府重申人民币不贬值。当时,宣布这种“不变’夕,有利于消除读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正是新闻的功能所在。同时,环境有变,与此相关的事物本身状态未变,这“有变”与“未变”形成强烈的反差,本身即含有新意。
10.比较作者修改与编辑自己修改有何不同?
【答案】作者修改与编辑自己修改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作者修改可以使编辑和作者达到交流、互动。
因为编辑的意见一方面可以启发作者思路,作者根据掌握的材料可能会有新的补充,从而增加稿件的内涵。另一方面,编辑的意见未必都是恰当的,作者了解实际情况多,可能会有充足的理由证明编辑的意见不妥或小全面,通过双方交流也能给编辑以启发。通常是对一些时间不很紧迫,又需要较大修改,而且还需要补充采访,取得新材料的稿件,往往采用这种修改方式。
(2)编辑自己修改比较快捷,不耽误报纸及时出版。
对那些改动不是很大很难,只作个别改动就可以的,或者发稿时间紧迫的稿件,编辑一般是自己动手修改。报纸上的大部分稿件,尤其是消息类报道,都是编辑修改后刊登的。
11.新闻编辑工作的当代性特点。
【答案】新闻编辑工作发展到当代,其性质和过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编辑环境、编辑取向以至编辑工具方面却显示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1)编辑环境复杂化
编辑环境是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当今时代,编辑环境充满了变数,出现了更为错综复杂的局面:
①从国际上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的主流,但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世界还很不安宁。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同时,国际产业结构加速重组,产业的知识含量不断增加,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当代科学技术广泛、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流通、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②从国内来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中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现阶段既是一个逐步走向辉煌的时期,也是一个矛盾和困难丛生的时期。人们面临着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
③与社会环境一样,人类的生态环境也今非昔比。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粮食短缺,能源枯竭,资源医乏,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问题。“环保报道热”已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