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乐观是一种对未来将要发生事件的积极正向的预测,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身心健康及主观幸福感息息相关。乐观偏差是指 “在事件发生概率相同的情况下,与他人相比,个体认为积极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高于他人,消极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低于他人的倾向”。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生活事件的预测存在着普遍的乐观偏差。根据乐观偏差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指向自己的Ⅰ型乐观偏差(即认为积极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较大)和指向他人的Ⅱ型乐观偏差(即认为消极事件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可能性较大)。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乐观偏差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本研究共三部分:研究一对将要进行实验研究的大学生被试群体进行了乐观偏差的测量,对180名在校大学生的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在生活事件上存在普遍的乐观偏差,被试在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上的得分的平均值都显著大于3,即认为积极事件更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消极事件更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将乐观偏差按照Ⅰ型乐观偏差和Ⅱ型乐观偏差进行分类后,我们还发现大学生被试在指向他人的Ⅱ型乐观偏差上的偏离程度更大,也就是说大学生被试普遍认为消极事件是指向他人的。另外,我们也检验了乐观偏差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乐观偏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年龄、性别、年级等这些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研究二采用了启动实验范式,对2(积极事件、消极事件)×2(我、他)四种条件下的反应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显著。事件效价的主效应表明,被试在积极事件上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消极事件的反应时,也就是说被试对积极事件的识别和加工更快;交互作用分析表明,被试在积极事件启动下对“我”的反应时显著小于消极事件启动下对“我”的反应时,说明被试将自己和积极事件联系的更紧密;而在积极启动下和消极启动下对“他”的反应时差异则不显著。
研究三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让个体评价与他们亲密关系不同的两类人群可能经历某些生活事件的可能性,从而考察个体对这两类人作出评价时的乐观偏差倾向。实验结果显示,相容条件下(亲密关系与积极事件联结、非亲密关系与消极事件联结)与不相容条件下(亲密关系与消极事件联结、非亲密关系与积极事件联结)反应时的差异显著。被试内隐的态度是积极事件与亲密关系联结更紧密,消极事件与非亲密关系联结更紧密。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测量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大学生对生活事件存在普遍乐观偏差的证据,并通过实验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的结果发现,被试对积极事件的加工快于消极事件;将自己与积极事件的联结快于将自己与消极事件的联结。另外,被试对亲密关系的人表现出较高的乐观偏差。
本文根据对现有文献综述的整理以及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几点对今后研究的展望:首先,从认知神经科学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或许是理解乐观偏差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将来的研究中应该将乐观偏差和悲观偏差同时进行考察;再次,可以从身心健康干预的角度,对乐观偏差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