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1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G .H. 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

【答案】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 , 1863-1931)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其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①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 ); ②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2. 编码和解码

【答案】编码和解码是指大众传播中符号与信息相互转化的两个相反的过程。编码(encode )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在大众传播中,这一过程表现为传播从业者采集、编辑、制作传播内容的活动。解码(decode )是与编码相反的过程,即把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转化为受传者可以理解的信息的过程。

3. 人内传播

【答案】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 ),又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一般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和肌体反应等若干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而这些环节和要素同时也是人的身体所固有的功能。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儿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①感觉; ②知觉; ③表象:④概念:⑤判断:⑥推理。此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4. 古登堡

【答案】古登堡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标着人类进入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5. 信度、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可靠性,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

测的变量。换言之,信度是指同一或相似母体重复进行调查或测验,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换言之,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6.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答案】社会地位赋予功能是指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乃至人物、组织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认为,大众媒介的这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传播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大众传媒的信息共享性、权威性等特点使其具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媒介的价值取向和引导方式等直接影响大众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判断。

7.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8.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答案】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二、简答题

9. 传播过程具有哪些特征?

【答案】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传播过程的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传播过程的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备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人们不能设想传播双方同时向对方发送讯息的情况,一环扣一环的链式连结是传播过程序列性的体现。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连结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除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例如传播的传受双方都是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统一体,讯息则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等等。

把握传播过程的这些特点,有利于人们探索人类传播活动的规律。

10.简述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传播的客观规律。综合许多传播学者的见解,把握这个定义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它是一个将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这里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communication )一词和社区(community )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 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的传递总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行。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一一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小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一一无论其参与者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一一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即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