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817地理信息系统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媒体技术
【答案】多媒体技术是指能够同时捕捉、处理、编辑、存储和播放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2. 游程长度编码
【答案】游程长度编码是栅格数据压缩的重要编码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对于一幅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某种方法压缩那些重复的记录内容。其编码方案是,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从而实现数据的压缩。
3. 空间信息格网
【答案】空间信息格网简称SIG , 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4. 数据处理
【答案】数据处理就是对采集的各种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数据形式进行编辑运算,清除数据冗余,弥补数据缺失,形成符合用户要求的数据文件格式。
5. 时空数据库
【答案】时空数据库是存储、管理随时间变化,其空间位置和/或范围也发生变化的时空对象的数据库系统,时空索引技术是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6. GIS 互操作
【答案】GIS 互操作是地理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强调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可操作,系统之间的资源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共享。在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可分为网络、硬件、软件、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企业层七个层次。
7. 空间数据索引
【答案】空间数据索引是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
8. 地图
【答案】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
二、简答题
9. 分别写出下图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
地图M 及其空间要素I 、II
说明:
(1)I 为张三所有,面积125.2,为林地,II 为李四所有,面积43.5,为麦地
(2)边a 、b 、c 、d 、e 、f 边长分别为30、22、16、25、16、14、17
(3)结点1、2、3、4、5的坐标分别为:(26.7,23.5)、(28.4,46.5)、(46.1,42.5
)、
、(68.4,38.7)
【答案】(1)层次模型
(2)网络模型
(3)关系模型
①关系1:多边形关系
②边界关系(E )
③边界与节点关系(E )
④结点坐标关系(C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