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一) . .... 2
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二) . .... 7
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三) . .. 11
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四) . .. 14
2016年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五) . .. 18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主要是因为:
(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非常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得复杂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入,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中国的主要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等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取得这此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③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⑥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⑦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⑧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⑨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⑩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进展。
(2)取得这些进步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有: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利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
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和这个制度,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3.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答案】(1)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主要原因有:
①“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在探索刚刚起步时,毛泽东就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②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③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⑤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