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实事求是

【答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2. 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的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3. 依法治国

【答案】(1)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4. 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答案】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毛泽东主席在1947年《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的,具体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5. 统一战线

【答案】统一战线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是

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6. 党的执政能力

【答案】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力一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二、简答题

7.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什么?

【答案】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卞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 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3)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科学的内容,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以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

(4)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 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大众的文化方向。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答案】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

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跟随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没有实现下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3)这个主要矛盾,深刻的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①从社会需要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在旧社会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被广泛释放出来,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遭受过几次曲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未得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较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改善物质文化的要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不断提高,对于生产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②从补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相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来说,还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都仍将是比较落后的。 ③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主要归公有制经济单位占有和支配,因而主要是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例如,政府部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单位的公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权,出租或让渡土地、矿山、企业等所得的地租、租金等收益,向企业投资入股、购买债券、把货币存入银行等所得的股利、债息、利息等收益,凭自己占有的有利的设备、生产资源等生产条件取得的级差收益等。这些公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实力增强和按劳分配及共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