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5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31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44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58
一、简答题
1.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烁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砾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休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正确处理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实践。此外,指导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仟、放仟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克服形式化倾向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必要的工具,作用于客观对象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过程要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克服盲目性。认识是实践的基础,真知来源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要切实克服活动形式化、表层化的局限性,需要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3)恰当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学校、年级以及班级三类相互衔接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还具有开放性。一般而言,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展开,
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地方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是相对划分,而不是绝对分割的。以融合的方式处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基本内容范围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个基本要素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3. 为什么人们对教育会有不同的界定? 其中是否蕴涵着不同的教育观念?
【答案】(1)人们之所以对教育会有不同的界定,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不同的人立场和视角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出于某些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就会对教育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如关于教育目的论的社会本位论者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而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杜威指出:“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②个人的经验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对教育的正确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育首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只有透过现象,分析、研究其本质,才可能全面而正确的对教育进行界定。但是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会对教育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使得人们对教育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对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蕴含着不同的教育观念。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 康德认为教育是由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自我评价的过程。卢梭认为是培养自然人的过程,而洛克则认为教育是培养绅士的活动。由此可见,不同教育观念对教育的界定有重要的影响。
4.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案】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 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答案】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
力一式进行道德学习。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1)道德教育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
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最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②道德教育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 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④教育即学会关心。
(2)体谅模式的特色
体谅模式真正的特色与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并且为教师理解和使用这套教材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师指南,如《中学德育》、《学会关心》等。这类指南详细阐述了《生命线丛书》各部分各单元的教育目的和意图,还提出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方法、策略和程序方面的建议,使体谅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更可贵的是,指南向教师全面展示了《生命线丛书》的编纂思想和方法,使得教师有可能根据它的思路开发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教材。
(3)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①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可他关于道德感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
②麦克费尔关于社会反应的道德分类学试图揭示社会反应的年龄特征。但是,他的分类只建立在对12~18岁的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基础上,缺乏对12岁以前儿童的实证研究,因此,麦克费尔
对自己概括出来的11种典型的社会反应都未作严格的界定,显得不清晰,他的分类因而难以把握。
③麦克费尔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暗示《生命线丛书》只适用于中学德育,这套教材本来也是为中学设计的。但实践证明,这套教材也十分适合于小学德育。这一方面表明《生命线丛书》生命力强,适用范围广,另一方面表明麦克费尔的理论假设不可靠,也许人生的“社会试验期”早在少年期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4)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①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
②这套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
③这套教材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社会戏剧、文字创作、图画创作、小组或班组讨论等。
6. 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
(1)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3~6, 7岁的幼儿。
(2)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在成人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