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大学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维新学堂中,专为维新运动培养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的是( )
A. 北洋西学堂
B. 南洋公学
C. 经正女学
D. 湖南时务学堂
【答案】D
2. 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 )。
A.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答案】C
【解析】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教学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尤以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为代表。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
A. 陕北公学
B. 延安大学
C. 华北联合大学
D. 抗日军政大学
【答案】D
4. 下列不属于梁启超教育思想范围的是( )
A. 女子教育
B. 师范教育
C. 儿童教育
【答案】D
5. 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
A. “拉比”
B. “古儒”
C. “书吏”
D. “校父”
【答案】B
【解析】“拉比”原意为教师,即口传律法的教师,后来人们将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统称为拉比。在古代两河流域,由于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寺庙中有关人员(一般称作“书吏”)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其负责人称为“校父”。公元前8世纪以后,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6. 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
A. 《福斯特教育法》
B. 《巴尔福教育法》
C. 《费舍教育法》
D. 《巴特勒教育法》
【答案】B
【解析】1902年,在建立郡议会和郡独立市的基础上,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巴尔福教育法》是英国进入20世纪所制定和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它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领导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福斯特法案》是英国1870年颁布的,提出了强迫初等教育,该法案大大促进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费舍教育法案》是英国在1918年颁布的,该法案对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巴特勒法案》是英国在1914年颁布的,该法案是英国现代教育发展中及其重要的一部法律。该法确立和完善了中央与地方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结束了二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国民教育制度,对以后英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答案选B 。对于法案的意义,是一定要多加注意的。
7. 京师同文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了( )
A. 导师制
B. 个别讲授制
D. 导生制
【答案】C
8.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观点,儿童学习游泳主要属于( )
A. 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规则或原理的学习
D. 解决问题的学习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加涅学习水平分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加涅根据人类学习的复杂程度将学习分为八类,由简到繁分别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其中,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一个刺激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还要及时强化。这道题算是简单中透露着难度,看明白了就非常简单,对于BCD 选项,都是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的,而对于游泳,更多的是肢体的运动,所以,可以很快将BCD 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9. 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 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
A. 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 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 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 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学校功能的把握程度。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场所,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实现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除了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之外,现代学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选拔功能,成为社会对个人进行鉴别和分层的筛选机构。CD 都是学校对个人的功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0.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
B. 可逆性
C. 模仿期
D. 关键期
【答案】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时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