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09生物化学一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价调节酶。

【答案】共价调节酶是指结构可以在其他酶的作用下进行共价修饰,从而使其在活性形式与非活性(或高活性与低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变的某些酶。

2. 两用代谢途径。

【答案】两用代谢途径是指既可用于代谢物分解,又可用于合成的代谢途径,往往是物质代谢间的枢纽。如三羧酸循环,既是糖脂蛋白质彻底氧化的最后途径,又可为糖、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所需碳骨架和能量。

3. 信使核糖核酸_

的顺序。

4. DNA 聚合酶(DNA polymerase)。

【答案】DNA 聚合酶是指以DNA 为模板,催化核苷酸残基加到已存在的聚核苷酸

某些DNA 聚合酶具有外切核酸酶的活性,可用来校正新合成的核苷酸的序列。

5. 乙醇发酵

6.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答案】葡萄糖-丙氨酸循环是一种氨的转运过程。在肌肉中,由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接受其他氨基酸的氨基形成丙氨酸,丙氨酸是中性无毒物质,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在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下,将氮基移交or 酮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氮进入尿素合成途径,丙酮酸在肝细胞中异生为葡萄糖再运回至肌肉氧化供能。

7. 米氏方程。

【答案】米氏方程是指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V )与底物浓度([S])关系的动力学

方程

8. DNA 的双螺旋它是在稳态理论基础上推导得出的。

【答案】信使核糖核酸是一类用作蛋白质合成模板的RNA ,它决定着一个蛋白质氨基酸排列 还原乙醛,得到乙醇的过程。 【答案】乙醇发酵是指在缺氧的条件下,糖酵解产生的【答案】DNA 的双螺旋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

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位于双螺旋内侧,磷酸与糖基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假设的中心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 ,碱基堆积距离为组成,碱基按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联系。维持DNA 双螺旋结构稳定的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和氢键,以及离子键。双螺旋表面有宽窄深浅不一的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二、问答题

9. 嘌呤霉素和四环素都能抑制原核细胞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但嘌呤霉素的抑制效果低于同剂量的四环素,为什么?

【答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的作用点很多。

(1)抑制氨基酸的活化。例如,吲哚霉素是色氨酸的类似物。

(2)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如氨基环醇类抗生素,链霉素与小亚基结合。

(3)抑制肽链的延伸。例如,四环素封闭小亚基的氨酰位点,氯霉素主要是与细菌核糖体的50S 亚基结合而抑制肽酰基转移反应。

(4)使翻译提前终止,如嘌呤霉素。

所以嘌呤霉素的抑制效果低于同剂量的四环素,嘌呤霉素可以合成蛋白质,但是四环素则不可以。

10.分子丙氨酸如何脱氨? 脱下的氨要如何进入鸟氨酸循环才能出现在同一尿素分子中? 请写出其反应式与催化的酶。

【答案】主要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把氨基转移给旷酮戊二酸,后者转化为谷氨酸,丙氨酸脱氨后转化为丙酮酸。形成的两分子谷氨酸,其中之一进入肝脏细胞线粒体,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氨甲酰磷酸的一部分进入鸟氨酸循环;另一分子谷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把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使后者转化为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瓜氨酸在精氨琥珀酸合成酶作用下形成精氨琥珀酸,进入鸟氨酸循环,并为尿素合成提供另一个氨。

总反应方程式:

11.假定人的头发的延伸是由角蛋白决定的,每年长15cm 的头发,每秒需要合成多少个肽键?(一年按365天计算)

【答案】已知角蛋白的构象为右手螺旋,设头发的角蛋白为连续的螺旋。

(1)如果不考虑聚合,则计算一股螺旋。 已知螺旋的螺距为

键数为

每秒需要合成肽键数为:/氨基酸残基 所以15cm 的头发含有的肽(2)如果考虑聚合,

则原纤维(已知三股螺旋聚合成原纤维):每秒需要合成肽键数为

32X3=96; 微纤维(已知原纤维按9+2聚合成微纤维):每秒需要合成肽键数为96X11=1056。

12.治疗恶性贫血病时,为什么使用维生素B12针剂?

【答案】

由于缺乏维生素

口服则由于不能吸收而无效。

13.(1)

(2)底物浓度为

【答案】⑴ 而患恶性贫血的患者,

大多数不是因为食物中维生素所致。故用维生素的含量不足,

而是因为不能很好吸收维生素

治疗这种疾病时应该注射针剂,若,,的酶在底物浓度为多少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为时,

酶促反应的速率分别相当于多少

14.已在某些噬菌体的DNA 分子上发现了下面的碱基取代:

(1)dUMP 完全取代了 dTMP ;

(2)5-羟甲基脱氧尿苷酸完全取代了 dTMP ;

(3)5-甲基脱氧胞苷酸完全取代dCMP 。根据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写出由噬菌体基因组编码的导致上述取 代反应发生的酶。

【答案】(1)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蛋白和dUTPase 的抑制蛋白。

(2)dUMP 羟甲基化酶和羟甲基胞苷酸激酶。

(3)CMP 甲基化酶。

15.什么是黏性末端?它们在DNA 重组技术中有什么重要性?

【答案】黏性末端是特殊的限制酶切割双链DNA 后获得的DNA 片段中的、由双链DNA 末端伸出的单链DNA 短区域。在DNA 重组技术中由于不同来源的DNA 片段(如外源基因和质粒都含有黏性末端)靠黏性末端的碱基互补的氢键相互结合,再经连接酶催化形成DNA 共价连接,所以可重组DNA 。

16.简述下列因素如何影响DNA 的复性过程:(1)阳离子的存在;(2)低于

高浓度的DNA 链。

【答案】(1)阳离子的存在可中和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减弱DNA 链问的静电作用,促进DNA 的复性;

(2)低于

的温度可以促进DNA 复性; (3)DNA 链浓度增高可以加快互补链随机碰撞的速度、机会,从而促进DNA 复性。 的温度;(3)

三、论述题

17.论述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不同代谢途径可通过交叉点上的关键的中间代谢物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形成经济、良好的代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