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液病学(医学高级)题库>血液病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A . 病毒感染
B . 恶性肿瘤
C . 药物
D . 自身免疫性疾病
E . 以上均是

肠内营养评价的主要参数是:()。 蛋白质含量。 渗透压。 脂肪含量。 脂肪来源。 膳食纤维含量。 折量法与骨性标志取穴结合应用的穴位有() A.膏肓俞。 B.中府。 C.支沟。 D.肩井。 E.悬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临床症状有() 发热。 血小板减少。 溶血性贫血。 意识障碍。 以上均是。 阴道灌洗液的最佳温度是()。 31~33℃。 34~36℃。 40~41℃。 44~46℃。 47~49℃。 DIC最常见的诱因是() 过敏。 感染。 溶血性贫血。 手术创伤。 恶性高血压。 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