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英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中等教育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文献是( )
A. 《斯宾斯报告》
B. 《哈多报告》
C. 《雷沃休姆报告》
D. 《诺伍德报告》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英国的教育法案的掌握程度。1926年以哈多为主席的英国调查委
,这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英国中等教育的报告,就是《哈多报告》
了中等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儿童的思想,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1938年,以斯宾斯为首的英国教育调查委员会提出了以改革
,该报告促进了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中等教育为中心的报告,即《斯宾斯报告》
战之前,英国基本上形成了文法学校,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种类型的学校,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发展成为了三轨,使得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一部分,至此“人人受中等教育”的观念
1943年,1981-1983已经为公众所接受。英国又提出了论证不同儿童进入不同学校的《诺伍德报告》。
年,在雷沃休姆基金会的资助下,英国高等教育研究会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
,主要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被称为《雷沃休姆报告》
2. 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 )
①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②撰写了《教育史ABC 》、《新教育大纲》两部著作
③提出了“全人生教育”的青年教育思想
④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3. 唐朝时期,从哪个国家引进了佛学? (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波斯
【答案】B
4. 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 福建船政学堂
B. 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
C. 北洋大学
D. 劳工教育运动
【答案】A
【解析】福建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将设厂、造船和培养人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 康有为《大同书》中,实施胎教的是哪个教育阶段? ( )
A. 育婴院
B. 小学院
C. 人本院
D. 中学院
【答案】C
6.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②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③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7. 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A. 裴斯泰洛齐
B. 夸美纽斯
C. 詹姆斯
D. 赫尔巴特
【答案】A
【解析】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并将其教育适应人的本性的思想发展为:教育适应儿童心理的思想,强调利用儿童的自然兴趣和活动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8.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级后,在周围学生严格守纪行为的影响下,其违纪行为暂时很少表现出来。这体现了观察学习的( )。
A. 习得效应
B. 情绪唤起效应
C. 抑制效应
D. 反应促进效应
【答案】C
【解析】观察学习理论表明,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习得新的行为。这种间接习得的行为既可能促进原有行为发生的概率,也有可能抑制原有行为的发生。观察学习有三种行为效应:抑制效应、扩散效应和促进效应。其中,抑制效应是指当学习者观察到某榜样因某一行为而得到了令人仄恶的后果,此时效仿的体验会增强对这一行为的抑制,那么抑制效应一也就发生了。
9. 下列尚未发生学习的现象是( )
A. 杯弓蛇影
B. 蜜蜂采蜜
C. 望梅止渴
D. 老马识途
【答案】B
10. 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8分,小明得92分,则小明的标准分数是( )
A.1.12
B.1.37
C.2.13
D.6.52
【答案】C
【解析】根据标准分数的公式,求得结果为2.125。
二、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