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辽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答案】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主要的理论功绩,即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1)唯物史观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 扬弃

【答案】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3.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4. 社会形态

【答案】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

5.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

一。

6. 垄断利润

【答案】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以高于自由竟争条件下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目标利润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垄断价格,促使实际利润率和“目标利润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展。

③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①国家垄断基本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

8.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1)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人们要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于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有效的途径。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一一实践才能达到。实现中国梦找到了正确的途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中国梦。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同时,改造客观世界能达到的水平,也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密切相关。实现中国梦,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准备,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条件。

(3)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要树立人生目标,并努力奋斗实现它,这样人生才有价值,才能为中华民族民主、富强的伟大梦想添砖加瓦!

9.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恩格斯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列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认为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具体表现为: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