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复试之中国当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复试之中国当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复试之中国当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7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复试之中国当代文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3

一、简答题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新变,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探索、创新,是80年代文学界的普遍的强烈意识。80年代的中国文坛,在文学思想、写作题材、创作手法、文学史观上都发生了新变。

(1)文学思想上,出现“新启蒙主义思潮”。文学自觉兴起,注重人的主体性,尊重作家的创作个性,允许多种创作价值观念的存在。“哲学”、世界观的层面上的新探索是新时期对文学最为重要的探索,比如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孤独”、“异化”、“焦虑”思想在80年代的中国成了张扬人的个性、培养独立精神、寻找失落的“自我意识”的手段,因此对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有积极意义。

(2)写作题材上,80年代的作家发掘以前曾被禁止、或很少涉猎的题材,创造很难用“正面”、“反面”、“伟大”、“渺小”的标准加以划分、在道德判断上暖昧含糊的人物形象,内容上有了很大突破。比如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残雪的《黄泥街》等作品中的大学生生活、“文革”记忆、城市边缘化人群的生存、小街的风俗等等,都不过是故事的材料,尽管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的效果,但充分肯定了叙事主体在创作中的核心地位。

(3)创作手法上,受到西方现代派影响,80年代的作家争相尝试运用新的艺术方法,如意识流、开放性结构、多层视角、纪实与虚构互相渗透等。如马原的《虚构》深受法国“新小说”陌生化风格与“元叙事”结构技巧的启示,借鉴拉美作家博尔赫斯“迷宫叙事”的策略,制造出了一种“马原式”的特有的“叙述圈套”。

(4)文学史观上,掀起了一股“重写文学史”的潮流。这期间的“重写”,是以“走向世界文学”、“文学现代化”和“回到文学自身”(“纯文学”)等作为它的目标和尺度的。例如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一个由陈思和、王晓明主持的“重写文学史”的专栏,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己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阐释,涉及丁玲、柳青、赵树理、郭小川、何其芳等作家的创作倾向。

2. 简述第四次文代会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

【答案】(1)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全国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文代会提出了新的文艺指导思想,即“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为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期间,执政党提出了“文艺民主”的问题,并宣布“收回”毛泽东“文革”前夕的关十文艺工作的“两个批示”,宣布“十七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正确”,并选举了全国文联新的领导机构。

(3)关于新时期文学的历史起点,有四种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即分别以“四五运动”、“四人帮”倒台和“文革”结束、十届三中全会、第四次文代会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要深入揭示从“文革”文学向新时期文学过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第四次文代会是无法回避的重大事件。

总之,第四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史的“重大转折”,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构成了一个界线分明的历史阶段”。新时期文学由政治型向社会型转变,是文学的一次大的解放,表明作家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文学向人学的回归。

3. 简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

【答案】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它与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的关系上。从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潮流、小说样态和作家群体来看,中国当代文学中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寻根文学、西藏作家群与新笔记小说三者的创作。

(1)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寻根文学的影响

①对寻根文学的全方位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寻根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不仅使中国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开始注重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向度、文化品位和精神意向;

b. 为中国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

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中国文学开始山“写什么”转向“怎么写”。

②寻根文学的实践

寻根文学思潮的兴起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刺激有关。魔幻现实主义还对寻根作家的小说创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些寻根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如《爸爸爸》《异乡异闻》《商州世事》等也都带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印记。“寻根热”消退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在寻根作家的作品中仍不时可以见到,如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贾平凹的《怀念狼》等小说都或多或少带有“魔幻”色彩。

(2)对西藏作家群的影响

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后所开出的最艳丽的花朵,就是西藏魔幻小说。西藏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成就尤其是在魔幻小说的创作方面不容忽视。

①西藏作家群的创作概况

《西藏文学》在1985年第6期以“魔幻小说特辑”为名推出了一批魔幻小说,包括:扎西达娃的《西藏,隐秘岁月》、色波的《幻鸣》、刘伟的《没上油彩的画布》、金志国的《水绿色衣袖》、李启达的《巴戈的传说》。这是西藏作家在魔幻小说创作方面的第一次集体性实力展示。这些小说的问世,在文坛引起一阵骚动与喧哗,也震动了文坛,人们开始用“魔幻现实主义”来称呼它,甚至将其视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典型代表。

②西藏作家群创作的得失

由于西藏作家群中不乏借鉴的稚嫩与浮躁,有的作家在魔幻这条道路上并未行走太远。在这一群体的作家中,只有扎西达娃沿着这条道路成功地闯出了一片天地。在80年代末,扎西达娃又创作了由三个短篇小说构成的“虚幻一部曲”——《风马之耀》《世纪之邀》《悬崖之光》。这几

个短篇除了情节的匪夷所思外,在魔幻形式的设计方面更是用心着力,甚至不惜牺牲作品的意义,成为西藏魔幻小说创作中最有收获的一位作家。

(3)对新笔记小说的影响

①“魔幻”注入新质

新笔记小说是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促动之下问世的。新时期作家写作新笔记小说并不单单是受传统审美趣味的驱使,有的还受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启发和影响。

汪曾祺之所以通过改写古人作品的方式来写作新笔记小说,就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启发有关。在改写的过程中,作者不仅保持了原作的魔幻特色,而且为古老的题材内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在新笔记小说中,也不乏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这在贾平凹的新笔记小说中表现尤其突出。

②从“魔幻”出发,指向现实

新笔记小说的作者们深谙魔幻现实主义用“魔幻”来反映现实的道理,他们所写的东西无论多么怪异,最终都指向现实。汪曾棋的《陆判》里的换头故事就并非是单纯的奇闻逸事,这个荒诞魔幻的故事对现实生活中那种喜新厌旧的心理现象显然是有所影射和讽刺的。

4. 简述舒婷与女性诗歌的关系。

【答案】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

(1)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多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男性诗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对性别的特殊强调。但女性诗人则不然,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对自己的地位、处境、生存方式等最为敏感,因而女性诗歌在新时期首先以女性意识的强化的面貌而出现是很自然的。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

(2)《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诗歌造成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真正女性诗歌所提供的都应是女性自身的和人类的双重信息,女性诗歌既是女性的,更是全人类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舒婷的优秀诗篇做到了这点。

(3)舒婷的出现,带来了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勃兴。自此,东西南北中,女性诗人不断涌现,她们摆脱了男性中心的话语模式,以性别意识鲜明的写作,传达了女性觉醒以及对妇女解放的呼唤与期待,引起了阵阵的喧哗与骚动,成为新时期诗坛的重要景观。

二、论述题

5. 结合诗作论述“朦胧诗”对现实批判。

【答案】(1)“朦胧诗”对现实批判的贡献

①月蒙胧诗一反传统的思想模式,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朦胧派诗人普遍具有现代意识,强调人的自我价值,主张表现自我。如舒婷《致橡树》一反传统爱情关系中的依附心理,表达出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现代爱情观念。

②朦胧诗注重自我表现。它之所以给人“新”的感觉,是因为出现了具有现代青年特点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