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629综合化学(含无机、分析和有机化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玻璃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 )。

A. 电子传导

B. 离子交换和扩散

C. 电流

D. 电子扩散

【答案】B

【解析】玻璃电极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与交换和扩散。

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测量的是( )。

A. 峰值吸收

B. 积分吸收

C. 分子吸收

D. 连续光谱

【答案】A

3. 控制图的主要作用是( )。

A. 消除质量波动

B. 判断不合格品

C. 识别异常波动

D. 减少质量波动

【答案】C

4.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

A. 吸光度

B. 消光度

C. 透光度

D. 百分透光度

【答案】C

5. 原子光谱线的洛仑兹变宽是由下列哪种原因产生的( )。

A. 原子的热运动

第 2 页,共 42 页 )。

B. 原子在激发态的停留时间

C. 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原子的碰撞

【答案】C

【解析】A 为多普勒变宽,B 为自然宽度,D 为共振变宽。

6. 在1900〜3600区域测量某一分子的吸收光谱,使用光源的最佳选择是( )。

A. 钨灯

B. 氛灯

C. 汞灯

D. 空心阴极灯

【答案】D

【解析】(1)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根据特定物质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辐射的吸收来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它的光源主要有:空心阴极灯(HCL )和无极放电灯(EDL );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 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它的光源主要有:①可见光光源,最常用的可见光官员为钨丝灯;②紫外光源,多为气体放电光源,如氢、氘、氙放电灯及汞灯。(3)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400〜4000cm1)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它的光源主要有硅碳棒或能斯特灯。

7. 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错误的是( )。

A. 显色反应产物的值愈大愈好

B. 显色剂的值愈大愈好。

C. 显色剂的值愈小愈好

D. 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愈大愈好

【答案】B

【解析】在比色法中,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是:(1)被测物与生成的有色物有确定的定量关系;(2)生成的有色物应有足够的稳定性;(3)显色反应产物和显色剂吸收峰的位置应有

显著的差别或在同一光波下的值相差足够大;(4)显色反应产物的足够大;(5)显色反应的选择性要高。因此,显色反应的显色剂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显色剂的值愈大愈好。

8. 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第 3 页,共 42 页

9. 用A. 前者>后者

B. 前者<后者

C. 前者=后者 溶液滴定溶液和用溶液滴定溶液时,这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是( )。

D. 缺电位值,无法判断

【答案】C

10.将苯酚溶液调至强碱性后发现,其

A. 向短波方向移动

B. 向长波方向移动

C. 不移动,但峰值下降

D. 均无改变

【答案】B

【解析】紫外吸收光谱是由电子跃迁产生的,应从电子结构的角度去考虑。因苯酚为弱酸性物质,当溶液调至强碱性时,苯酚以负离子形式存在,氧原子上增加了一对能与苯环共轭的孤对电子,所以使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

较其在酸性介质中( )。

二、填空题

11.红外光谱在_____之间,其波长范围约为

【答案】可见光和微波

12.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和_____。在晶型沉淀的沉淀过程中,若加入沉淀剂过快,除了造成沉淀剂局部过浓影响晶型外,还会发生_____现象,使分析结果_____。

【答案】共沉淀;后沉淀;吸留;偏尚

13.物质的定量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_____。

【答案】分析试样的采取和制备、试样的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14.酸碱滴定曲线是以_____变化为特征的。滴定时酸碱的浓度越大,滴定突跃范围_____。

【答案】pH 值;越大

15.已知在

以100%时的电位为_____、100.1%时的电位为_____。 至99.9%时的电位为_____、

第 4 页,共 4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