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1岁,胸痛数月,痰血两天,X线检查见图,最可能的诊断是() 左肺癌。 左侧炎性假瘤。 左侧纵隔肿瘤。 左肺转移瘤。 支气管扩张。
患者女,42岁,因乏力、厌食就诊,查ALT867U/L,AST792U/L,GGT58U/L,TBil42.3μmol/L,GLO64g/L,IgG3270mg/dl,ANA阳性(1∶640);病理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中度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伴小叶性肝炎,无明显胆管损伤、肉芽肿、铁沉积、铜沉积。可采用的治疗方案是()(提示: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后停药,2年后再次出现氨基转移酶升高,考虑为AIH复发。) A.泼尼松60mg(第1周)、40mg(第2周)、30mg(第3、4周)、20mg维持用量。 泼尼松30mg(第1周)、20mg(第2周)、15mg(第3、4周)、10mg维持用量+硫唑嘌呤50mg,1次/d。 泼尼松30mg(第1周)、20mg(第2周)、15mg(第3、4周)、10mg维持用量。 泼尼松60mg(第1周)、40mg(第2周)、30mg(第3、4周)、20mg维持用量+硫唑嘌呤50mg,1次/d。 泼尼松60mg(第1周)、40mg(第2周)、30mg(第3、4周)、15mg维持用量。 泼尼松60mg(第1周)、30mg(第2周)、15mg(第3、4周)、5mg维持用量。
男,51岁,胸骨后剧烈疼痛4小时,伴大汗淋漓,血压10.7/8.0kPa(80/60mmHg),心率134次/分。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对指导治疗最有帮助的辅助检查是() A.心电图和血压监测。 B.心肌酶谱监测。 C.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 D.超声心动图。 E.胸部X线片。
男,65岁,3年前发生心肌梗死,前降支置入支架2枚。1个月来再次出现活动时心前区闷痛,并逐渐加重。36小时前夜间睡眠中发生胸痛,含服硝酸甘油1片约5分钟缓解。2小时前休息时再发胸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V2~V5ST段压低0.10~0.15mV,cTnl0.45ng/ml,患者拒绝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抗栓治疗应选用()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肝素。 D.阿昔单抗。 E.上述药物合并使用。
死者,男性,68岁。晚期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而亡。尸检时见肺表面多数大小不一的圆形癌结节,边界清楚。大体观如图所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远处器官形成同一类型的肿瘤是血道转移的依据。 瘤细胞多经动脉入血而形成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最常见的器官是肺和肝。 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首先发生肝的转移。 侵入体循环静脉的肿瘤细胞,在肺内形成转移瘤。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窒息引起颅内出血的常见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