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12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26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37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48

一、名词解释

1. 泡沫经济

【答案】泡沫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为特征的经济现象,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变动脱离丁实体经济,其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是货币经济。在货币经济中,任何一件物品或资产的名义价格都有可能超过其实际市场价值。资产的名义价格超过实际价值的部分,称为“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这里所说的资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土地,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绘画、珠宝首饰、古董,甚至名贵花卉等。在近现代资本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上,所以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又被称为“金融泡沫”。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泡沫经济属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防止泡沫经济的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 第二,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 第三,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

2. 货币流通规律

【答案】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不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在进一步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一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一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3. 资本周转

【答案】资本周转是指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周期性循环或再生产过程。当资本循环不是当作一个

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即为资本周转。资本主义生产的日的是资本的增殖。要实现资本的持续增殖,就要不断重复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循环过程。资本周转速度表示资本周转的快慢,它用资本周转次数或资本周转时间来表示。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资本所经历的循环次数。资本周转速度在不同的生产部门是不同的,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一般而言,固定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慢; 流动资本所占的比例越高,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者越长,资本周转就越馒; 二者越短,资本周转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和利润有重要影响。就一个年度来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年剩余价值总量和年利润总量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二、辨析题

4.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分割成利息和企业利润。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必然形成大量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在社会资本运动过程中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的同时,社会上也有一部分资本家因为手中的货币资本不足而需要补充。持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贷款给急需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于是就在资本家之间形成借贷关系。

借贷资本的出现使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即发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资本除了作为货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功能,也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职能。与此相适应,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 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借贷利息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5.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时间通常可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因此商品通常分为两部分,即v 和m 。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任何物质商品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 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即商品包含的新价值为c+v,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

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时,商品包含的新价值必然有剩余价值的存在,即新价值包括c+v+m三部分。

6. 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可以使生产资料生产脱离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而单独地增长。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 相应地,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又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承认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相反,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这是因为,首先,在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必然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来提供; 其次,制造生产资料只是提供生产的手段和条件,它本身并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必然还要依赖第二部类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

因此,可以使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消费资料的制约而单独的增长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论述题

7. 试述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及阻碍其下降的因素。

【答案】(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的内容是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柳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2)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曲折的过程,因为有一系列因素阻碍、延缓并抵消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是:

①资本家提高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包括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压低工资等。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虽然会使每个劳动者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增大,然而固定资本使用量却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利润率。

②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值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生产资料的价值的降低,减弱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延缓了利润率的下降。

③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某些部门就采用手工劳动而不采用机器。一些新的生产部门,则大量利用相对过剩人口,把生产建立在活劳动的要素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些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比较低,工资低于平均水平,剩余价值率较高,从而利润率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