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5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毛泽东思想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并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

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其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简答题

7.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1)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表现为: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②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3)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具体包括:

①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③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④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⑤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 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 a. 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 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

c. 保证有统一的意志;

d. 保证有统一的行动。

③“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④“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3)“自力史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4)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 “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就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