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20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比较分析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
【答案】(1)相同点
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本质都是剩余价值,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们都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区别
①含义的区别。
超额利润是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平均利润是指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预付资本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由于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不相同,随着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家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其源泉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②获得的方式不同。
超额利润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得的。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使得单个厂商生产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 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形成行业的平均利润。
垄断利润就是以利用某种特权或者是政府上的特权,或者是经济上的特权,或者是世袭的特权占据某一方面的垄断。这种情况不仅是一种短期行为,而且会使企业不去创新,不去进行公平竞争,不去改善自己的管理,不去推进技术的进步,就靠垄断取得利润。垄断利润的存在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而且企业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垄断价格。
③影响不同。
超额利润的存在有利于加剧竞争,从而促进资本的转移,最终超额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存在使得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由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得平均利润有下降的趋势。而垄断利润的存在一般是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减少了社会福利,不利于公平的竞争。
(3)联系
垄断利润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超额利润最终随着各个部门的竞争会变成平均利润。各厂商不满足于获取平均利润,纷纷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追逐超额利润,社会上所有厂商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2.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1)“三农问题”的含义及现状
①“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a.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发展受到国外集约化农业的巨大挑战。
b. 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c.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我国农民的教育程度偏低,义务教育普及率还有待提高。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的收入偏低,负担过重。
②“三农问题”的现状
面前中国目前农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落后,农业现代化程度低; 中国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城市高度发达的现代部门和农村落后的传统部门同时并存; 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是人多地少,耕地上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种植业规模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下。
(2)“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一种非正常的经济结构,由于我国特殊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负效应,形成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阻滞:根据_元经济结构原理,可知“三农问题”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以下影响:
a. 使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无法转移。户籍制度人为隔离城乡,使市民和农民身份凝固化,以致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两个各自封闭循环的体系,市民和农民两种身份迥异的小同公民。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也无法获得名正言顺的市民身份和下人地位,他们只能被称之为不伦不类的“农民下”。在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发展缓慢,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而农村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大量过剩劳动力产生,并且无处转移。
b. 造成了消费需求不足,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二元社会结构人为地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之间会自然形成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但在我国,由于人为的歧视性制度安排,儿十年来人为地拉大了城乡差距。导致了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拉大,城市人均收入远远高十农村人均收入,而农村人口又在全国人口总数中占据多数。农村人均收入低,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低,必然导致全国总的消费需求不足。
c. 人为地限制了宪法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农民问题的本质在于农民在二元社会结构中基本权利的缺失。这种权利的缺失使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更加弱势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造成了城乡市场的分割,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导致了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内需的扩大。
(3)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意义
①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如下:
a. 中国应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b. 农村本地应积极发展各种加工业,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c. 积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生产效率; d. 国家采取各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以提高农村的购买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 e. 农村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鼓励自主创新; f. 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培训; J. 健全农村金融体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新鲜血液。
②意义
a.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b. 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 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