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心想事成”表达的是一种意识的决定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 根本动力
B. 惟一动力
C. 最终动力
D. 直接动力
【答案】D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实质是阶级之间根本经济地位、经济利益的冲突和较量,但它同时也必然扩展到同经济斗争相联系的政治思想领域。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3.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D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社会主义改革性质。是否进行改革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生死存亡。改革从实践上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4. 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5.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实质和核心)又称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6.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
A. 唯一规律
B. 根本规律
C. 特殊规律
D. 暂时的规律
【答案】B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些辩证关系的综合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7. 休漠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经验论的观点
【答案】C
【解析】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是指人与外界通过感觉隔离开来,人们是无法通过感觉认识世界的,即世界是不可知的。
8.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A.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B
【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这就是肯定中包含否定、肯定就是否定的真实含义和丰富内容。
9. “假象是客观的,是本质的表现”,这是一种(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答案】C
【解析】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客观的,是由各种条件造成的。
10.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不可知论观点
【答案】B
【解析】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所以,形而上学设想物质是无运动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