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理工大学经贸学院管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运作

【答案】(1)虚拟运作的定义

在企业管理中,虚拟运作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

(2)虚拟运作特点

①虚拟运作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虚拟运作本身是一个日标明确的完整的过程;

③虚拟运作是动态的、知识联网式的协作;

④虚拟运作中的虚拟资源与企业内部资源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

2. 利克特的管理方式

【答案】利克特于1967年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恰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1)剥削式的集权领导。采用这种方式的主管人员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与惩罚的方法,偶尔兼用奖赏来激励人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决策权也只限于最高层。

(2)仁慈式的集权领导。采用这种方式的主管人员对下属怀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 采取奖赏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 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卜的沟通,向下属征求一此想法和意见; 授予下级一定的决策权,但牢牢掌握政策性控制。

(3)恰商式的民主领导。采取这种方式的主管人员对下属抱有相当大的但又不是充分的信任和信心,他常设法采纳下属的想法和意见; 采用奖赏,偶尔用惩罚和一定程度的参与; 从事于上下双向沟通信息; 在最高层制定主要政策和总体决策的同时,允许低层部门做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协商。

(4)参与式的民主领导。采取第四种方式的主管人员对下属在一切事务上都抱有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总是从下属获取设想和意见,并且积极地加以采纳; 对于确定日标和评价实现目标所取得的进展方面,组织群体参与其事,在此基础上给予物质奖赏; 更多地从事上下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鼓励各级组织做出决策,或者,本人作为群体成员同他们的下属一起工作。

利克特认为只有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鉴于这种领导方式采取激励人的办法,所以利克特认为,这是领导一个群体的最有效方式。

3. 沟通

【答案】(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过程包括的四个要素

①信息源,又称为信息沟通的发送者,是指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送者。

②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正式沟通中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沟通中的内容; 既包括书面的内容,也包括口头的内容。

③信息的接受者,即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双向沟通中。

④沟通渠道,即信息交流的通道。不同沟通渠道的沟通效率是不一样的。

(3)沟通的意义

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4. 路径一目标理论

【答案】路径一目标理论(path-goaltheory )是理解领导方面最受推崇的观点之一。该理论指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的,领导者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路径一日标理论由罗伯特·豪斯(RobertHouse )开发,这一权变的领导模型从激励的期望理论中吸收了关键要素。“路径一目标”的概念来自这种信念,即相信有效的领导者通过指明道路与途径可以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下作目标,并违过为下属清理路程中的各项障碍和危险使下属的旅程更为容易。

5.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运用这一方法的步骤是: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 ②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④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6. 流程再造

【答案】流程再造又称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 )或企业流程再造(BPR , 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 )是指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它是1993年开始在美国出现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按照该理论的创始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哈默与詹姆斯. 钱皮的定义,流程再造是指“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思考

并彻底改革”。企业再造包括企业战略再造、企业文化再造、市场营销再造、企业组织再造、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质量控制系统再造。为了能够适应新的世界竞争环境,企业必须摒弃已成惯例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二、简答题

7. 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大型组织与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化程度。大型组织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控制和实现标准化作业,员工和部门的业绩也容易考核,因而组织的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 相反,小型组织可以凭借管理者的能力来对组织进行控制,组织显得比较松散而富有活力,因而规范化程度也比较低。

(2)集权化程度。在大型官僚或层级组织中,决策往往是由那些具有完全控制权的高层主管做出的,因而组织的集权化程度也比较高; 事实上,为了快速响应日趋复杂的环境变化,组织规模越大就越是需要分权化; 而在分权化程度较的组织中,决策更多地是在较低的层级上做出的,决策速度越快,信息反馈也就越及时。

(3)复杂化程度。大型组织的高度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横向和纵向关系的复杂性,大型组织经常需要建构新的部门来应对由于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新问题; 同时,随着组织中部门规模的扩大,部门管理者控制力也会不断减弱,部门又会产生新的再细分压力,结果造成部门林立的臃肿格局。另外,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在一定控制幅度条件下,管理的层级数也必然增多,这都会大大增加管理的成本,减低管理的效率。

(4)人员结构比率。“帕金森定律”认为,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激励的管理者往往会增加更多的管理者,包括建构自己的帝国大厦以巩固他们的地位。研究表明,在迅速成长的组织中,管理人员的增幅要比其他人员的增幅大得多,在组织衰退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比其他人员减幅小得多,这说明,管理人员最先被聘用而最后被解聘。也有研究表明,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比率是下降的而其他人员的比率则是上升的。总体而言,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结构比率应当是均衡配置的,任何不一致都应当通过积极主动的变革来加以调整。

8. 简述新产品开发过程。

【答案】当一种产品投放市场时,企业就应当着手设计新产品,使企业在任何时期都有不同的产品处在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而保证企业盈利的稳定增长。新产品的开发包括以下八个阶段:

(1)寻求创意。新产品开发过程是从寻求创意开始的。创意就是开发新产品的设想。虽然并不是所有的设想或创意都可变成产品,寻求尽可能多的创意却可为开发新产品提供较多的机会。

(2)甄别创意。取得足够创意之后,要对这些评估。研究其可行性,并挑选出可行性较高的创意。创意甄别的目的就是淘汰那些不可行或可行性小的创意,使公司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成功机会较大的创意上。

(3)形成产品概念。经过甄别后保留下来的产品创意还要进一步发展成为产品概念。所谓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