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中学语文对话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对话 对话阅读教学 对话方式 对话策略

  摘要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阅读教学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崭新的语文教学范式。与传统意义上的“问答”式对话不同,“对话教学理论”强调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主张把教学看作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主张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对话与合作平台上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
语文课程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人文化的趋势告诉我们,现代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要重视对人的关怀,重视对生命的尊重。《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多重对话相互作用,形成了“对话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可细分为两类:一是阅读对话,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对话。二是教学对话,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这是师生在真理探究、价值建构中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过程。
但长期以来,深受工具主义思潮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把这种生命体之间精神和心灵的沟通过程越来越简单化地处理为对篇章句读的肢解,对句法结构的分析,对句章大意的理解,对篇章结构的把握,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逼迫,一种痛苦,一种无奈”。因此,有必要通过现代意义的“对话”教学,使语教学回归到“对话”的本质中去?
在阅读了大量对话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以及深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笔者试图从对话阅读教学理论出发,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对话阅读教学这一新课题。中学语文对话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对话,包括师与文本、生与文本、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对话,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动态过程。它是基于阅读教学基本原理,混合了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两个命题。本文在阐述了对话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后分析了它的内涵和实质。刘庆昌对其内涵作了概括:“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情趣共济,闪烁人性光辉;多元运行,迸发创造火花;走向个性,涌动生命灵性。然后重点研究了中学语文对话阅读教学的方式及实施策略。其中,方式主要为师与文本对话——真切体验,多种考虑;生与文本对话——潜心会文,善于发现;师生对话——平等介入, 生成发展;生生对话——合作互动,完善自我,不同的对话对象内容侧重不同。实施策略主要从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对话氛围;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对话;采用“建构性评价”策略五个方面加以论述。本文最后针对目前在理解及具体操作中存在的误区加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