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各金; 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2. “洋冒进”
【答案】“洋冒进”是指在粉碎“四人帮”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的急躁冒进的错误。从1976年冬季开始,华国锋和中央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和粮食生产,以及对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的生产等方面,相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口号。不顾国力,企图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以此来实现高速度的发展,结果造成1979年和1980年我国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困难局面,所以被人们称为“洋冒进”。这次“洋冒进”是以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为特征的,它破坏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原则,片面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病态。
3. 《二月提纲》
【答案】《二月提纲》是1966年2月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共中央的汇报文件,全称为《五人小组向中央的汇报提纲》。1966年2月3日,以彭真为组长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在人民大会堂讨论关于批判吴晗的问题,根据会议讨论,拟订了一个汇报提纲。《二月提纲》主要是为了把已开始的对《海瑞罢官》的批判限制在学术范围内,但不久,这一提纲受到毛泽东的批判。
4. 《何梅协定》
【答案】《何梅协定》是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是:①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 ②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 ④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根据这一协定,国民政府丧失了在河北省的大部分主权。
5. 《训政纲领》
【答案】《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治权也在国民党中
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使,从而确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6. 勘乱总动员
【答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在1947年7月4日举行的第六次“国务会议”上,通过了蒋介石交议的所谓“厉行全国总动员,以勘平共匪叛乱,扫除民主障碍,如期实施宪政,贯彻和平建国方针案”,并颁布了“总动员令”。7日,蒋介石发表了“勘乱建国”演说。18日,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动员勘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此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并在各地召开“数乱建国动员大会”,这就是国民党的“戮乱总动员”。国民党各省市参议会和人民团体纷纷通电表示拥护敏乱,并在各地召开勘乱建国动员大会。裁乱总动员的目的除了要动员国民党进行顽固斗争外,更重要的是要疯狂搜刮国统区的人力物力,残暴镇压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要实行“总体战”。但种种措施并未挽救国民党的统治,总动员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7.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站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8. 皖南事变
【答案】皖南事变是指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在皖南事变中,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 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题词。
二、论述题
9.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答案】(1)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①中国人民反内战运动高涨
②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不得人心
③国民党内战准各不充分
④美国政府的调解与撮合
⑤共产党为促进和平建国,积极主动
(2)五项协议的主要内容
①政府组织
国民党代表王世杰竭力回避“改组”“联合政府”等字眼,带有明显的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的性质。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发言中就国民党的言论进行发问,旨在揭露其反民主的
性质。
②施政纲领
通过了以中共的草案为基础的《和平建国纲领》。
③军事问题
通过了“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以政治军”等原则规定,但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④国民大会问题
争论集中在十年前的代表是否有效的问题上,但是国民党始终未同意给中共、民盟己超过代表总额四分之一的名额。
⑤宪草问题
就宪草修改原则和如何防止个人独裁问题进行了讨论,协议规定组织宪草审议委员会,负责根据政协通过的宪草修改原则制定《五五宪草》修正案,准备交国大采纳。
(3)五项决议的基本精神
和平、民主、团结。
10.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张、地位和作用。
【答案】中间势力在抗日战争中的主张、地位和作用分别如下:
(1)主张
①中间集团主张抗战,反对妥协投降,民众是抗战的主体,是抗战力量的根本源泉。国民党当局应积极动员全国民众,实行全民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②要达到抗战胜利,必须实行民主政治,彻底改造政治机构,召集临时的民意机关,给民众以救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以及武装保卫国家的自由。
③在筹集抗战经费方面,主张实行“有钱出钱”的原则。
(2)地位
中间集团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
(3)作用
①九一八事变之后,中间集团即主张抗日。卢沟桥事变后,中间集团抗日的积极性更高,扩大了民族统一战线。中间集团提出的一些列主张和所进行的宣传,对推动和坚持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②中间集团认为应该完全依靠国民党当权派抗战,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表示抗战和开放民主的一面,对其仍坚持一党专政的反动立场认识不足。这在抗战时期造成了一种不利的影响。
1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答案】(1)背景
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经受了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