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2))题库

问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刑罚裁量情节?

甲将私家车借给无驾照的乙使用。乙夜间驾车与其叔丙出行,途中遇刘某过马路,不慎将其撞成重伤,车辆亦受损。丙下车查看情况,对乙谎称自己留下打电话叫救护车,让乙赶紧将车开走。乙离去后,丙将刘某藏匿在草丛中离开。刘某因错过抢救时机身亡。(事实一) 为逃避刑事责任,乙找到有驾照的丁,让丁去公安机关“自首”,谎称案发当晚是丁驾车。丁照办。公安机关找甲取证时,甲想到若说是乙造成事故,自己作为被保险人就无法从保险公司获得车损赔偿,便谎称当晚将车借给了丁。(事实二) 后甲找到在私营保险公司当定损员的朋友陈某,告知其真相,请求其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陈某遂向保险公司报告说是丁驾车造成事故,并隐瞒其他不利于甲的事实。甲顺利获得7万元保险赔偿。(事实三) 关于事实二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伪证罪与包庇罪是相互排斥的关系,甲不可能既构成伪证罪又构成包庇罪","甲的主观目的在于骗取保险金,没有妨害司法的故意,不构成妨害司法罪","乙唆使丁代替自己承担交通肇事的责任,就此构成教唆犯","丁的“自首”行为干扰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触犯包庇罪收起解析"] 摄影师常常有意识地利用主线的走向来处理画面的动静感觉,扭转照相机将主线变为倾斜线,就会表现出()。 ["开阔舒展的感觉","积极向上的感觉","静感","动感"] 情景描述 某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客运联检大楼,总建筑面积为81274m2,共有3层(局部设有夹层),完全建在地面之上,工程设计将联检区室外平台消防车道处定义为建筑高度和层数起算点,因此建筑定性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游轮中心面积约为15000m2,建筑高度为23.90m,属于多层公共建筑,消防设计依照建筑法规执行。 建筑各层主要功能如下:地下一层为停车库、客运管理及设备用房(部分设有夹层停车库);地上一层是为出入境旅客提供的联检通道、候检大厅及候船大厅等;地上二层为客运配套服务等,采用重叠式屋顶形式,空间高大,使一层前厅与二层在空间上连通。在消防性生-能化设计评估中,根据建筑物特点及相关规定设置有效的火灾探测、自动灭火、防排烟以及有效的引导、疏散等消防措施。 地下停车库汽车出入口部位设计应符合什么规定? 审判监督程序 饲料转化率 如何理解刑罚裁量情节?
参考答案:

刑罚裁量情节,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
以刑法是否就刑罚裁量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刑罚裁量情节可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所谓法定情节,就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量刑时应当予以考虑的情节。包括总则性情节和分则性情节。我国刑法对法定情节的规定较为分散,概括起来有: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应当减轻处罚的情节;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可以免除处罚的情节;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情节;应当免予刑事处罚的情节。所谓酌定情节,就是指人发源地容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刑罚裁量过程中灵活掌握、酌请适用的情节。刑事审判过程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犯罪的动机、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时间、地点、犯罪侵害的对象;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后的态度等。刑罚裁量情节的适用必须依法进行,即必须正确理解法律规定的量刑情节的雠并科学的掌握其适用规则:
1、从轻处罚情节和人重处罚情节的适用:所谓从轻处罚,就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轻的刑种刑期;所谓从重处罚,就是指在法定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重的刑种或刑期。
2、减轻处罚情节的适用:所谓减轻处罚,就是指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我国刑法中的减轻处罚分为法定减轻处罚(也称一般减轻处罚)和酌定减轻处罚(也称特殊减轻处罚)。适用减轻处罚,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法定最低刑并非笼统地指特定犯罪的法定刑的最低刑,而是指与行为人所实施的特定具体犯罪相适应的法定刑所包括的具体量刑幅度的最低刑。其次,减轻处罚既包括刑种的减轻、也包括刑期的减轻。再次,减轻处罚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也不能减轻到免除处罚的程序,否则将同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相混淆。对犯罪分子适用酌定减轻处罚,除遵守减轻处罚的基本适用规则以外,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犯罪分子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
第二,案件具有特殊情况,
第三,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免除处罚情节的适用:所谓免除处罚,就是指对犯罪分子除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适用免除处罚,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行为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第二,行为人所构成的犯罪情节轻微;
第三,因犯罪情节轻微而不需要判处刑罚。
4、酌定处罚情节的适用:正确适用酌定情节,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准确认定酌定情节的性质,全面把握酌定情节的内容,合理协调酌定情节与法定情节的关系;公正适用酌定情节。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