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国际贸易(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滑准税
【答案】滑准税是一种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关税计征方法,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税率越高。
2. 贸易逆差
【答案】贸易逆差又称对外贸易入超,是指一国(地区)在一个报告期(通常为一年、半年或一季度)内,进口商品的总值大于出口商品总值的差额,海关统计中称“入超”。贸易逆差反映该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地位。
3. 劳动生产率
【答案】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即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劳动力,生产商品的数量。
4. 有效游说
【答案】有效游说是经济学家们在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建立的一种政治经济学模型。该理论认为在影响政府政策的游说中,人数较少的利益集团容易统一,从而在集体行动中步调一致,在游说中取得成效。
5. 贸易基础
【答案】贸易基础是指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基础问题包括:①各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②各国发生国际贸易的条件;③不同国家出口不同商品的原因;④一国的进出口模式的决定因素。
6. 最惠国待遇
【答案】最惠国待遇,是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常简称MFN )
用的一项制度,又称“无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国对于所有成员国的贸易待遇都必须是同样的,如果一国给任何一国降低、豁免关税或提供其他优惠政策,该国也必须同时给其他的成员国同样的待遇。条约中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最惠国待遇可分为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最惠国待遇两种。前者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国的另一方。后者指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优惠,缔约国的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
7. 劳动充裕
【答案】劳动充裕是指在一国所有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中,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大。这里的“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资本/劳动的比率即人均资本或者土地/劳动即人均土地来衡量。比如美国的人均资本高于中国,美国就是资本充裕国,中国为劳动充裕国。但如果中国与柬埔寨相比,中国就是一个资本充裕国。因此在判断一个国家是什么要素充裕的国家时,必须有一个参照国进行比较。
8. 制造品贸易
【答案】制造品贸易是指对原材料进行生产或加工,使其价值增值,最后将产品用于买卖的一种贸易方式。
二、思考题
9. 假设毛麻纤维是S 国的一项出口商品,该国以毛麻纤维为主要原材料的地毯工业也很发达。该国贸易部长建议取消对该产品的出口关税,但他的提议遭到财政部长和工业部长的强烈反对。
(1)假定S 国是一个毛麻纤维贸易的小国,用图说明如果取消出口关税对S 国各方利益的影响,并分析财政部长和工业部长为什么要反对这一政策。
(2)假定S 国是一个毛麻纤维的出口大国,贸易部长的建议还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如图所示,取消出口关税,国内毛麻纤维的价格上升,所以以它为主要原材料的地毯的价格会相应上升,这对一个地毯工业发达的工业体系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工业部长反对;同时政府减少了c 部分的关税收入,故而财政部长也反对;消费者受损a ,
生产者获利
图
(2)如果S 国是一个毛麻纤维的出口大国,取消出口关税会降低世界毛麻纤维价格,从而会恶化整个国家的贸易条件,社会的净损失比小国征收同样比率的关税要小。
10.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世界货物贸易和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均大幅下降。而中国的外资和外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试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的外资和外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
的主要原因有:
(1)中国从1978后年开始的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改革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1979年到1987年为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经贸部《外贸
,提出了“政企分开”和“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结合”等措施。 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
②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包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段。
③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
从1994年到2001年,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和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中国“复关”和加入WTO 的目标进行的。
④2001年以后:以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 的成员国。WTO 的基本规则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
(2)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外资外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以下影响:
①促进自由贸易,增加进出口总额。成为WTO 成员国后,中国既会因为市场的开放而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也会通过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实力和出口能力的增强而扩大对外出口。
②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经济,这一过程伴随着该国经济的不断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新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和动力既来自于更加自由的商品贸易,也来自于更加开放的外商直接投资。
③明确目标和路径,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入世很显然给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但其最重要的影响是有助于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入世对改革的影响包括:a. 为更深入的改革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路径;b.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c. 促进私营企业发展。
(3)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与外资外贸的发展互为因果。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加;b. 外贸依存度明显上升;c. 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和世界排名有较大提高。
②中国利用外资方面,也有非常显著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外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b. 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c. 吸引投资的行业不断増多;d.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11.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答案】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不可能的。理由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