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6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10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15 2018年暨南大学华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20

一、填空题

1. 一个音位中的不同的音可以叫做这个音位的______,它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解析】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作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称作“条件变体”; 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称“自由变体”。

2. 汉语里的声调的不同,主要是由______的不同变化决定的。语音的诸物理要素中,______是区别意义最重要的要素,而这一要素又跟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三个条件密切相关。

【答案】音高:音色; 发音体; 发音方法; 共鸣器形状

【解析】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无疑都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在不同语言中区别意义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只种: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法不同:第尸,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3. 汉语“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答案】量词,用于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转移

【解析】词义的变化只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4. “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______,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______。

【答案】异化; 脱落

【解析】“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酱紫”是“这样子”发生了合音,“这”的元音音位脱落,所以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

5. “明天”“明儿”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成功”“得逞”词义接近,主要区别在于词的______。

【答案】语体色彩; 感情色彩

【解析】色彩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义之上表达人或语境所赋予的特定感受,包括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感情色彩是指有些词表明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或厌恶、贬斥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或贬义色彩。而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是中性词。语体色彩,又称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用在某种语体中,便带上了该语体所特有的色彩,如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6. 语言符号具有双重性的特点,既有______,也有______。

【答案】任意性; 理据性

【解析】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系统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因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的整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或可论证性,它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矛盾,孤立地看某一能指与所指的自然联系,其间是任意的,但若在整个系统中看二者的联系,某一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不能不受到系统的其他成员的制约。

7. 语言学研究有三大传统:______的小学传统,______传统和印度传统。

【答案】中国; 希腊一罗马

【解析】中国、希腊一罗马、印度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8. 语素属于语言中的______。

【答案】语法层面

【解析】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和语素组成更人单位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9. 语言功能区主要存在于人类大脑的______半球。

【答案】左

【解析】人类的左右大脑各有分工。左半球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而大脑右半球则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10.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叫做______。

【答案】双语现象

【解析】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指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它不是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这种现象由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和外语教育而产生。

二、分析题

11.请举例分析不同音高的产生机制以及音高在普通话语音中的作用。

【答案】(1)音高的产生机制

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即“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物体发音之所以有高低的区别,和它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的、粗的、厚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反之则高。例如,口琴的高音簧片短而薄,低音簧片厚而长; 胡琴的高音弦细,低音弦粗。语音的高低,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人的声带不会完全相同。一般地说,成年男人声带长而厚,所以声音低; 成年女人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老人‘般声音低,小孩声音高,也是同一道理。

(2)音高在普通话中的体现和作用

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12.结合现代汉语实例与下面古代汉语材料进行对比,指出汉语表达事物数量的方式有何变化? 分析这种变化会导致汉语语法格局产生怎样的变动。

(1)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

(2)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庄子·应帝王》)

(3)牛一、豚一。(《书·诏告》)

(4)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

(5)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6)买狗四枚。(《居延汉简》)

【答案】(1)从组合关系中看,由于数量名结构的形成,现代汉语在表达数量时词序发生了变化,“数词+量词+名词”的顺序固定下来,除非特殊强调名词,一般数量结构不发生后置。

(2)从聚合关系中看,现代汉语中增加了量词这一词类,数词和名词结合需要量词这一中介,否则结构不能成立。如“一言”在现代汉语中要表达成“一句话”,缺少量词“句”则句子不能成立。

此外,现代汉语中许多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狗”一般和“只”或者“条”搭配,即“一条狗”或“一只狗’,; 而古代汉语中则与“枚”搭配,如“买狗四枚”。

13.请按严式标音写出下列六个汉字的国际音标。如果发生音变的,请标出其实际发音。

他 去海岛 旅游 【答案】

14.试把下面的汉语句子译成你所熟悉的外语,并据此说明你所发现的两种语言的不同语法特点。

这是什么? 这是书。

这是一本书吗? 是的。不,它不是。它是一个笔记本。

【答案】(1)翻译

这是什么? 这是书。英译:What is this?This is a book.

这是一本书吗? 是的。英译:Is this a book?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