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677国际关系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道威斯计划
【答案】“道威斯计划”是指鲁尔危机发生后,在英美的策划下,研究赔款问题的专家委员会于1923年11月成立,并于1924年提交的建议书。该计划大大削弱了德国每年的赔偿额,使赔款的控制权转移到了以美国为首的仲裁委员会手里,而德国支付给英法的国的大部分赔款又以归还战债和偿付战争利息的方式转回美国手里。1929年6月道威斯计划被杨格计划取代。道威斯计划是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改变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对德国20年代中后期军国主义经济的复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德国把从美国得到的贷款大部分用来发展同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到1929年德国工业总产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其中化学、电力和光学工业居世界之首,为它摆脱《凡尔赛和约》的约束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安政五国条约
【答案】安政五国条约是指对1858年(日本安政5年),荷兰、俄国、英国、法国分别同日本签订的通商条约的统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列强力图把日本纳入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50年代欧洲列强开始迫使日本签订一系列条约以谋取在日本的特权,打开日本的大门。该条约使日本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这也使日本国内封建制度的危机大大加深了。在内外危机日益加深之际,日本于1868年进行了摆脱危机的明治维新,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 《洛桑条约》
【答案】《洛桑条约》是指于1923年7月24日以英、法、意、日、希腊、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为一方,土耳其为另一方,在瑞士洛桑召开讨论重新签订的对土合约。一战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国内危机四伏,面临战胜的协约国的宰割,发生了凯末尔革命,成立了国民议会政府。该政府积极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反击外国干涉,争取早日废除《色佛列条约》,拯救土耳其的民族危亡。《洛桑条约》使土耳其摆脱了《色佛列条约》的屈辱和奴役,获得了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使帝国主义奴役土耳其的计划彻底破产。
4. 柏林问题
【答案】柏林问题是指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德国柏林,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争端和问题。苏联把西柏林看成是长在民主德国领土上的一个毒瘤,千方百计予以割除。而美国则利用西柏林的地理优势,把‘自作为向民主德国和东欧进行渗透活动的基地,并
把保护美国在西柏林的权力看作是“考验西方的勇气和意志的伟大场所”。1948年6月,就柏林实行何种货币问题,导致了东西方对峙的第一次柏林危机。1958年11月,就柏林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导致了第二次柏林危机。1971年9月,苏、美、英、法四国就柏林问题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四方协定》。协定规定:四国相互尊重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不得单方面改变既成局面; 苏联保证西柏林通过民主德国境内至联邦德国的交通畅通无阻,并亨受优惠待遇; 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属于其管辖,但可维持和发展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协定还规定了苏联向西柏林派驻总领事馆和双方人口的往来等问题。协定签订后,柏林局势趋于稳定,但双方对协定的解释各取所需,因此,柏林问题依然存在,西柏林地位悬而未决。
5. 印度支那战争
【答案】印度支那战争是指1945年~1954年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法国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二战后,越、老、柬相继宣布独立,但法国企图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遂于1945年9月入侵越南,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三国人民奋起抵抗,从1945年12月开始,进行了长达8.9年的英勇抗战,1950年5月取得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改变了战争局势。同年7月21日法国被迫签订《日内瓦协议》,保证在尊重老柬越三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的基础上,恢复印度支那和平。印度支那战争也是1975年结束的柬、越、老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为取代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地位,从1955年起分别在南越,老挝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1958年颠覆富马联合政府,1959年挑起老挝内战。1961年对越南发动“特种战争”。1964年破坏1962年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再次策动颠覆民族联合政府,并开始轰炸老挝解放区。同年8月2日制造“北部湾事件”,借口轰炸越南北方。1965年起直接出兵南越,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1970年3月18日又趁西哈努克亲王出访,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发动政变,接着直接出兵侵入。三国人民奋起反抗。柬埔寨人民于1975年6月攻下金边,解放全国; 越南人民迫使伪美政权于1973年1月签订《巴黎协定》,美军从越南撤军。1975年4月,西贡获解放,次年全国统一。老挝人民1973年2月迫使万象当局签订《万象协定》。1975年12月经过夺权斗争,建立了共和国。
6. 热那亚会议
【答案】热那亚会议是指于1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协约国邀请包括苏德及德、奥等战败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召开的欧洲经济会议。20世纪20年代,苏俄同一系列国家签订贸易协定,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为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国际声望,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1921年苏俄发表了一项《声明草案》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建议召开一次国际会议。4月16日,苏俄与德国代表在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热那亚会议是苏俄参加的第一个重要国际会议,自成立以来即遭受敌视的苏维埃政权,作为平等一员与西方列强共商国际事务,这本身就是极大的成功。苏俄利用这次会议灵活而坚定地宣扬自己的和平共处与经济合作的外交政策,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反苏俄阵线,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
7. 《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
【答案】(1)《肖蒙条约》
《肖蒙条约》是指反法同盟各国于1814年3月9日签订的,规定了对法作战的条件和对欧洲未来疆界与政权的安排的条约。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1813年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帝国迅速崩溃,如何处理战败的法国成了争论的焦点,拿破仑又拒绝接受“法兰克福提议”; 为了最终打败拿破仑,在英国提议下,反法同盟各国就战后欧洲安排问题进行了会谈和协商。该条约缓和了同盟各国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加强和巩固了同盟对法作战的团结,同时也反映出列强恢复欧洲旧秩序的企图。它的基本原则后来在维也纳会议上得到了贯彻和确认。
(2)《第一次巴黎和约》
《第一次巴黎和约》是指1814年3月20日,反法同盟攻入巴黎,波旁王朝复辟,5月30日,同盟国与波旁王朝签订的一个法、奥、俄、英、普的和平条约。这是维也纳会议前的一个重要条约。在条约中,同盟各国的目的是让欧洲回到拿破仑以前的状态,而没有对之采取报复和惩罚的措施,没有割地和赔款,甚至拿破仑从欧洲各国掠去的艺术品仍被保留在巴黎。该条约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称霸欧洲的计划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法国的失败。竭尽全力打败拿破仑的大陆各国也和法国一样衰弱,只有英国和俄国没有遭到严重削弱,它们逐渐掌握了欧洲的主导权。同盟各国无意引起法国的仇恨,对法国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态度。同时由于均势原则的微妙作用。法国被保存为一个强国而作为对俄国和英国势力的制衡。
(3)《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都是针对拿破仑帝国签订,前者是反法同盟内部签订的条约,后者是反法同盟与波旁王朝签订的和平条约。两个条约签订的目的都是为了恢复拿破仑之前的欧洲旧秩序。
8. 神圣同盟
【答案】“神圣同盟”是指对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条约》的国家一种称呼。1815年9月20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普王威廉三世在巴黎签订《申圣同盟条约》。到1815年底,除英国、罗马教皇国、奥斯曼土耳其外,其他欧洲国家都签字加入了“神圣同盟”,其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俄罗斯和奥地利。神圣同盟通过相互间对正统原则的保证,使各国得以面对国内的革命洪流而找到些许安全。它实际上在大国之中加上了一种“道德的限制”,使之在共同的价值观下不至于在自相争斗中毁灭。这一想法可以称之为“保守和评论”,即认为维持正统体制才能保证和平的延续,一切激进的行为都会带来灾难。然而,这一和平以迫害和压制进步力量为基础,必将招致更大的毁灭。
9. 恐怖主义
【答案】恐怖主义是指恐怖主义行为者为了达到一定政治或社会目的,采用突发性暗杀、绑架、劫机、爆炸、网络攻击等暴力或破坏手段,或以暴力或破坏手段相威胁,来制造社会恐怖,从而实现其目的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自20世纪中期国际恐怖主义滋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蔓延,现己成为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恐怖分子更多的采用高科技手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