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建设_____语料库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它可以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
【答案】现代汉语
【解析】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立要经历原始语料收集、提取粗语料、提取精语料几个过程。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加工主要是进行语料的分词和词性标注工作。这是实现检索与统计的前提。而分词必须要有一个可操作性强、高度具体化的分词规范。
2.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___而制订的,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_____。
【答案】教育目的; 教学规律; 基本要求
【解析】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 分级测试又叫安置性测试或者_____。
【答案】分班测试
【解析】分级测试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低,从而确定其适合于学习什么样
的课程或适合于在何种程度的班级上课。分级测试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
4.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语言学; 心理学; 教育学
【解析】对外汉语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交叉学科。①从本体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汉语本体,理论基础为语言学; ②从认识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③从方法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教学理论与方法,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④从工具论角度看,对外汉语研究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理论基础为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5. 记忆分为构成的_____和_____两种。
【答案】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解析】长时记忆是由许许多多词语“结节”相互勾连而成的十分复杂的语义网络,它的容量是无限的,持续时间相当长。外界信息经过初步加工达到短时记忆水平,但在这个水平上,信息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也很短暂,必须经过适当的加工(复述、回忆、再编码)才保留在长时记忆中。
6.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答案】语音; 语法; 词汇; 汉字
【解析】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声音,是语言交际功能的声音形式。语音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的基本要求。词汇学习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语法即存在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各种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_____、_____。
【答案】启发式:注入式
【解析】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注入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考虑学生学习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并主观地决定教学进程。
8.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_____。
【答案】外语教学
【解析】对外汉语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门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汉语的认知方式完全不同于自己的母语。
9.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_____的能力。
【答案】说; 写
【解析】语言交际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作报告)及书面语言(回答申论问题、写文章)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
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
10._____测试的目的在于妥善地将学习者按程度分班或编组。
【答案】分级
【解析】分级测试又称作安置性测试或分班测试。它的作用是评估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高低,从而确定其适合于学习什么样的课程或适合于在何种程度的班级上课。
二、选择题
1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是由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
A. 德国
B. 法国
C. 英国
D. 美国
【答案】D
【解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12.评估的内容是否就是教材评估所应考察的内容,也就是说评估的各项指标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评估的目的所在,这是指评估的( )。
A. 信度
B. 效度
C. 真实度
D. 准确度
【答案】B
【解析】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亦指一个测验的准确性、有用性。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13.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
A. 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D.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产生于教学过程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之中,即表现为教学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矛盾。学生个体认识及发展水平与社会历史认识及发展水平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1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是( ) 。
A. 教育
B. 环境
C. 遗传
D. 主观努力
【答案】B
【解析】环境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对人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