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编辑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5
● 摘要
一、论述题
1. 简述新闻侵权的几种行为。
【答案】较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有如下几种:
(1)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①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自己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可以归纳为新闻诽谤和新闻侮辱两种类型。a. 新闻诽谤。一般认为新闻严重失实或者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就是新闻诽谤。b. 新闻侮辱。新闻侮辱就是指新闻报道侮辱了他人人格,损害了他人名誉。一般表现为如下情形:譬骂、丑化、嘲讽、侮蔑、狠裹。
②公众人物的名誉权“公众人物”理念的来源是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在该案中,美国高等法院确立了“实际恶意”原则,包含两方面的意思:a. 明知故犯,即在明知消息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下仍进行发表; b. 严重失职,是指记者编辑在对消息的准确性有所怀疑之时,不进行核实查证,照发不误。
③名誉权与舆论监督权
我国学者在对公民的名誉权与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权何者优先的问题上仍有不少分歧,基本上有二种不同观点:a. 舆论监督权优先保护说。b. 平等保护说。c. 公民的名誉权优先保护说。
(2)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①肖像是指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等方式,把自然人的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是自然人真实形象的再现。肖像具有如下特点:a. 专有性; b. 永久性; c. 财产性。
②肖像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以其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内容包括制作权和使用权。肖像权的两个主要表现方面:
a. 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恶意站污自己的肖像,或是未经本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己的肖像; b. 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
③法律上认定侵犯肖像权要有两个条件:a. 未经当事人同意; b. 以营利为目的。
(3)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①“隐私”一词来源于美国,是指与他人无关的私人生活范围。隐私权是指每个人享有的不涉及公共利益、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权利。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