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文艺与传媒825文艺与传媒业务综合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一手材料
【答案】第一手材料又称“直接材料”,它是指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所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现场访问新闻人物、参加实践以及现场收集的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真实性,是最生动形象的材料,也是记者检验其他材料的依据。
2. 秘密性观察
【答案】秘密性观察,又称非闯入性秘密观察。记者不公开身份且不让采访对象觉察在暗中观察各种情况,以便取得第一手材料。记者在采用隐匿性观察和秘密性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观察时,一定要严格地控制在职责范围之内活动,一般小要干涉对方的人身自由,更不要侵犯对方的人身权,以免造成被动,甚至陷入困境。同时,记者也要格外机警,注意自身的安全。
3. 预测性报道
【答案】预狈少险报道,是指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也即什么人最近对什么事作出了什么预测的事实的报道。预测性报道是以现有材料与事实为根据对未来作出预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前景作出分析,它与着眼于“新近发生”的事实、事件的动态新闻不同,报道着眼于“未来发生”的事实或事件。
4.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二、简答题
5. 突发性事件采访和预发性事件采访在运作中有些什么特殊的要求?
【答案】根据记者对事件的发生能否预料,是否有所准备,事件性新闻采访分为突发性事件采访和预发性事件采访。这两种采访除了具有共同的采访特点以外,在运作中还有着不同的要求。
(1)突发性事件采访
突发性事件采访是指对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发生的事件的采访,诸如飞机失事、火车相撞等。急、乱、快是这类事件采访的一大特点。要搞好这种突发性事件的采访,记者应注意: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