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813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1)简单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 由于社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矛盾性在于: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 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义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后。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诀定的。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 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十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它的产生不是由于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而是由于工人在同样的劳动时间中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个别或少数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2)两者的区别
①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产生出相对剩余价值,只能产生超额剩余价值。
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决定于个别劳动时一间。所以,单个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使生活资料价值降低,不能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不能产生相对剩余价值。
②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其他企业也会竟相采用新技术。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后,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此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相应下降。原来的先进生产条件转化为一般的生产条件,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差额将不复存在,从而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由上分析可知,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 简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份。
(2)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
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体现。不同的价值量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量,因此客观上要求货币本身确定计量单位,这就是价格标准。
(3)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区别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作用是表现商品的价值,使其转化为价格,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 作为价格标准的作用则是计量表现商品价值的金或银本身的数量,把它分成不同的单位。
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它与其他剥削制度的相同点和根本区别在哪里?
【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力式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他剥削制度的相同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剥削制度和奴隶剥削制度的相同点在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凭借自己的统治地位无偿占有工人、农民和奴隶的劳动成果,他们之
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其他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主和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劳动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榨取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工人签订雇用协议,形成了新的生产关系:雇佣劳动力。资本主义的剥削是隐藏在契约里,在“平等交易”的掩盖下进行的,所以资本主义剥削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隐蔽性越来越强。
5. 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居民储蓄行为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可以将这些因素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响居民储蓄数量的因素,另一类是影响居民储蓄形式选择的因素。
(1)影响居民储蓄数量的因素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储蓄数量的第一个因素。其他条件不变,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储蓄额越大; 收入水平越低,则储蓄数额越小。影响居民储蓄数量的第二个因素是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其他条件不变,利息率、债息率和股息率越高,居民的储蓄数额就越大; 相反,则其储蓄数额越少。
除了收入水平和金融工具收益率这两个主要因素之外,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也会影响居民储蓄的数量。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如果利率的上升幅度低十物价水平上升幅度,居民储蓄额将有可能下降。
(2)影响居民储蓄形式选择的因素
居民储蓄形式的选择也就是对银行存款、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选择。这种选择又称个人投资形式选择。在影响居民个人的这种选择的经济因素中,较重要的有以下三个因素:
①不同金融工具的收益率的差距。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居民趋向于选择收益率较高的金融工具为储蓄手段。
②不同金融工具的风险程度的大小。一般说来,购买政府债券、在银行存款的风险较小。而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风险较大。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居民趋向于选择风险程度较小的金融工具作为储蓄手段。
③金融工具的灵活性。这是指金融工具变现和转为其他形式的难易程度。以银行存款来说,活期存款的灵活性就大于定期存款。而股票和债券的灵活程度,则取决于证券交易机构的发达程度。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居民趋向于选择灵活性较大的金融工具作为储蓄手段。
6. 简析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答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重要的政治组织,同时又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组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
(1)经济调节。经济调节主要指国家要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发布信息,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检查。政府首先实行科学决策、制定并实行包括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