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奥肯定律

【答案】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Y 为实际产出,Y f 为潜在产出,。u 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a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 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2. 交易理论

【答案】交易理论是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被支配资产,并强调人们持有货币而不是其他资产,是为了进行购买。交易理论最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持有储蓄账户或国库券这类优于货币的资产,反而要持有通货与支票账户这类狭义货币。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采取了许多形式,这取决于如何把获得货币和进行交易的过程模型化。所有这些理论都假设,货币的成本是只能赚取低收益率,而收益是使交易更方便。人们通过权衡这些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持有多少货币。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交易理论模型是鲍莫尔一托宾模型。

3.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

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 贴现率降低,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贴现窗口主要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不足,此外再贴现率政策是一项被动等待商业银行行为的政策,因此其作用非常有限,通常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结合使用。

二、计算题

4. 假定某人每月消费支出的收入是1600美元,储蓄存款账户中每月利率是0.5%,交易成本是1美元,试问他最好交易几次,他持有的平均现金金额是多少? 如果这个人收入增加到1800美元,这个人货币需求会变化多少?

【答案】(1)假定该人交易两次,即一次在月初把一半收入变成储蓄存款; 另一次在月中取出,则他平均持有的货币是收入的1/4,则1600/4=400。若交换。次,则平均持有的收入为1600/2n。若月利率是0.5%,则丧失的利息或者说机会成本为:

再加上每次交易成本为1美元,则n 次交易成本为n 美元。总成本,TC=4/n+n。

最好的交易次数应是总成本最小的次数,为此,可令:

解得,n=2,此即为最优交易次数。

此时,他平均持有的现金金额为:YN/2n=1600/4=400美元。

(2)假如他的月收入为1800美元,则根据上述方法求出的n 为2.12次。显然,不可能交易

2.12次,而仍只能是整数2次,因此,他平均持有货币余额为1800/(2×2)=450美元,即货币需求会增加50美元。

5. 假定国会决定减少转移支付(如福利),并用相等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即进行一次财政结构的改变,使

减少转移支付 (1)试问均衡收入是增加还是下降? 为什么? 用下面例子检验你的答案:设开始时,边际消费倾向b=0.8, 税率t=0.25,收入Y=600,现在增加政府购买(2)找出均衡收入的变化△Y 。

(3)预算盈余变化△BS 是多少? 为什么会变化?

【答案】(1)均衡收入将增加。因为当政府购买增加额与转移支付减少额相等时,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从而导致均衡收入增加。

(2)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均衡收入变化

; ; ,即均衡收入增加。

(3)预算盈余的变化

保持不变。

6. 设一个经济的人均生产函数为。 即预算盈余增加了2.5,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均衡收入增加,导致了税收增加,而政府支出又。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进步速度为2%,折旧率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 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

【答案】(1)稳态条件为:

代入数值得:

解得:k=16,从而,y=4,即经济的稳态产出水平为4。

(2)如果s=0.1,n=0.04,则根据

,得:k=1.,y=1。 可见,储蓄率的下降和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使得经济中的总产出下降至1。

三、论述题

7. 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其潜在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是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请使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并推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答案】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最终使物价水平上升过快,产量增加较少。

图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后果

如图所示,初期,AD 0、和AS 相交于代表接近充分就业的E 0点。E 0点的产量为Y 0,价格水平为p 0。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 1的位置,这样,AD 从和AS 相交于E 1点。E 1点的产量为潜在产出水平Y f ,价格水平为P 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