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法卷二题库>司法卷一题库

问题:

[不定项选择] 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有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B . 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
C . 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
D . 道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生成,不是自觉制定和程序选择的产物

进行抽样检验是否比全检更合理,主要考虑()。 检验成本。 批量大小。 检验耗费的时间。 改进工艺的可能性。 检验是否具有破坏性。 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医家是() A.李时珍。 B.王清任。 C.汪昂。 D.华佗。 E.张景岳。 以下哪种说法不对() A.脑为元神之府。 B.灵机记性在于脑。 C.脑为精明之府。 D.脑为髓海。 E.脑为奇恒之府之一。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 脾。 胃。 大肠。 小肠。 三焦。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三焦。 B.肺、脾、肾。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以上均不是。 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对法律发生过重要的影响。首先,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其次,宗教影响司法程序。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教会行使司法权,法官均为教会权威人士。从诉讼审判方式来看,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最后,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可知A项正确,当选。
法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可诉性,法的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包括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尤其是法院和仲裁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特别是诉讼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良心谴责,且舆论的评价或谴责往往是多元的。故B项正确,当选。
在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上来讲,科技进步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对立法的影响、对司法的影响、对法律思想的影响、对法律方法论的影响等,法律和科技在方法谢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不仅仅是由于法律问题常常涉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科技的长足进步也为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具体手段。故C项当选。
法与道德的区别之一是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法在生成上往往与有组织的国家活动相关,由权威主体经程序主动制定认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构性。尽管从进化理性主义上说,法在根本上也是长成的,是累积方式进化来的,非人类智慧预先设计的产物,但在形式上却不能不承认法的建构性。道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旧然演进生成,不是自觉制定和程序选择的产物,自发而非建构是其本质属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