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620美术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
【答案】中国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作为精神卞干而共同构造的。
(1)儒家的美学价值:
①“中和”之美。“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得极致。
②“雄健”与“充实”。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是“气势”、“气概”以及“风骨”,导致艺术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③“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儒家美学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
(2)道家的美学价值:
①“自然”之美。道家提倡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
②“虚静”与“空灵”。道家美学通过对“虚静”的发现,一方面以此作为“万物之鉴”在人心内部开辟出一个审美的境界。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中国艺术积极利用虚白和空无而构造有无相生的灵动的空间,因为虚白恰如虚空,看似无一物,却充满了宇宙灵气。
③“玄”、“素”与水墨问题。中国画从唐代起青绿山水渐废而文人水墨山水渐兴,道家美学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中国画利用水墨的浓淡干湿,运用勾、皱、染、点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与西洋油画的光色塑造迥异奇趣,是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
(3)禅宗的美学价值:
①存在的追问。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中第一次注入了否定性因素,让我们意识到死亡和寂灭。对存在的追问,为中国文艺增加了许多哲理意味。
②“冲淡”与“禅味”。选择非常平淡、凡俗的日常景象来传达并表现与日常生活相对立的具有空幻深意的存在感受这一佛学主题。
③“悟”与“圆满”。禅宗预设的终极的美学价值,表现为彻悟存在的本来面目的圆满,而伴随这一彻悟的心理状态则是一种独特的感受:欣喜的笑。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审美超越境界。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物象,而是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
2. 结合实际,谈谈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金字塔、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这些典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它们所具有的文化标识作用和凝聚、向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揭示。也就是因为公共艺术的这种外表,人们倾向于把公共艺术看作是人类的某种共同的趣味,热衷的是找寻它们普遍的形式法则、造型规律和风格继承演进的历史。公共艺术领域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
问题是,公共艺术中的那些“共同的趣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个人的意志是怎样转化为一种普遍的习惯的?
(1)公共艺术何以成为可能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东征在外,丛相萧何主持建造未央宫,刘邦回来看见宫网的规模,责备萧何宫室无度,萧何同复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听到这种解释,刘邦这才转怒为喜。在王权时代,公共艺术的辉煌壮丽和宏大巨制是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的,让人看什么,不看什么,表面上是趣味,实质上是权力。封建王权的时代,时尚和趣味是依靠王权来发布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环肥燕瘦,娥眉金莲莫不是帝王的喜好。
谁在替我们作出决定,喜欢或选择这种样式而不是那种样式? 当我们拥有这些共同趣味的时候,哪些是强迫的,被给定的,哪些是我们真正喜欢的? 谁拥有权力和实施权力?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指出了其关键所在,正如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说的那样,任何占时代统治地位的思想都只能是统治者的思想。
(2)神权背后的权力主宰公共艺术的存亡
神权,也是过去决定公共艺术的一种重要权力。中外艺术史上的宗教建筑、宗教雕塑何以崇高伟岸、震慑人心,它们的背后是神权的作用,信仰的作用。看起来,宗教性公共艺术的建造的热情是普遍的,然而,它们仍然发自一个权力的顶端。公元1144年,法国建造著名的沙特尔教堂的时候,一座座高塔像变魔术似的由平地而起,虔诚的信徒用马车载来石块,并拖到教堂的雕石场去,
这种热情传遍法国,男男女女肩负工人需要的酒、油、粮食,由全国各地而来,其中也有贵族,同其他人一样拉车,整个情况非常有秩序,而且是绝对的安静,所有的心都团结在一起,每个人都原谅了他的敌人,走入教堂内部后,更容易体会那种全然无私的奉献。调动和决定这种公众的奉献精神的力量,也只能源自于唯一性的、绝对的宗教权力。
(3)现代公共艺术下是否仍存在权力问题
公共艺术权力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现代的市民社会,个人的权力得到了尊重,以个人的存在为前提上的公共艺术出现了,是否就会更有利于公民形成“共识”,发展公共艺术呢?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建立在个人基础上的社会的文化秩序和制度仍然是可以被操纵的。例如,当个人的自由和财产得以充分保障的时候,金钱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权力,拥有更多财富的人们可以形成强大的利益集团来决定和推出某种“公共艺术”的样式和趣味。
这种权力的行使无疑是对于弱势的社会集团的剥夺。当拥有金钱的人,在公共空间置放让人惨不忍睹的“公共艺术”的时候,我们能感到金钱向权力的转换。重要的还有,随着现代社会的分化,古代一体化的文化秩序己成为过去,现代知识和个人趣味的选择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文化上的共识越来越难达成,如何让公共艺术真正体现公众的愿望和意志? 这个问题实际上越来越尖锐。
公共艺术问题最重要的症结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上,从古到今,公共艺术的问题都不是所谓审美能力的提高、文化水准高低、普及和提高的问题,根本上说,它是一部分拥有权力的人,对
于广大人群的一种给定、一种赋予、一种灌输; 是一部分社会精英秉承权力意志,制造了趣味,强行退出趣味,这种趣味被公众所接受的过程。
3. 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1)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司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无限的接受者。
(2)美术接受是的无限创造过程还依据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填补和具体化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
(3)历史的发展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社会制度、文化变迁等使得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由此,正是从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便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4. 试简述19世纪法国美术先后产生的重要流派和思潮,并概述其各自的突出特色。
【答案】19世纪的法国美术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重要的美术流派和思潮。
(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的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注重唯美与写实的结合,有别于传统的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有维安、达维德、安格尔等。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它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浪漫主义美术家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代表画家有德拉克洛瓦、热里科等。
(3)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是欧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具有广泛影响的美术思潮。它是在同僵化的官方艺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既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守旧和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虚构和脱离生活。批判现实主义美术提出了直接描绘当代生活和自然风貌的主张,以忠实地描绘生活真实为最高创作原则,作品具有真实性、思想性、批判性和民主性等特征,表现手法质朴、深沉。代表人物有库尔贝、米勒、杜米埃等。
(4)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印象主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