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2岁,因“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来诊。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常规免疫抑制治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术后第9日,患者的血红蛋白开始下降,胆红素逐渐上升。第11日,血红蛋白降至67g/L,血清总胆红素升至295.67mmol/L。患者呈贫血貌,乏力,皮肤巩膜黄染。急行胆道造影及胸、腹CT检查,排除胆道并发症、腹腔及消化道出血或全身感染可能。患者转氨酶持续下降,胆汁量及颜色正常,不考虑排斥反应。遂给予A型浓缩红细胞2U,术后12日,血红蛋白降至52g/L,血清总胆红素282.34mmol/L。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考虑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必要输血者时,应注意() 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 去铁胺。 联用维生素C。 避免出现溶血反应。 血浆置换。 输洗涤3次后的红细胞。 使用免疫抑制剂。 口服叶酸制剂。
患者女,34岁。因“小腹胀痛”就诊。患者小腹胀痛,尿频,尿急,尿时灼痛,逐渐加剧,就诊时尿色黄而浑浊,约20次/天,排尿时自肚脐至尿道疼痛。查体:腹软,下腹部有明显压痛,肾区无叩击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88次/分。尿检示色黄、浑浊,蛋白少量,白细胞(++)。针灸治疗可选用的穴位是() 气海、肝俞。 行间。 脾俞、肾俞。 阴陵泉、三阴交。 中极、膀胱俞。
下列关于阿米巴原虫致病性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主要寄生在小肠和肝。 致病性主要由于大滋养体的溶组织和吞噬作用。 小滋养体具有侵袭组织的作用但吞噬能力弱。 阿米巴包囊不具有致病性。 阿米巴不诱导人体免疫反应。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筛选试验是()。 血红蛋白电泳。 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渗透脆性试验。 红细胞镰变试验。 Coombs试验。 蔗糖溶血试验。
治疗淋症的基本处方是() 中极、膀胱俞。 三阴交、阴陵泉。 脾俞、足三里。 肝俞、太冲。 血海、膈俞。
石菖蒲与远志的共同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