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4
●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舆论
【答案】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①公开性; ②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 ⑤评价性。
2.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newsframe 的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3. 《申报》
【答案】《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大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创刊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以营利为首要目的,因而十分注重办报质量。在经营管理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多种办法。《申报》在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在他的主持下,《申报》逐渐发展为中国最有影响的著名大报之一。“九一八”、“一一八”后,报纸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 并出刊《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陶行知、巴金等常在该报发表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1937年7月,《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该报被国民党接收,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
第 1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