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3岁,口腔多处溃疡十余年,复发一周,疼痛影响进食。口腔检查:双颊、舌及口底黏膜可见粟米样溃疡十余个,散在分布,周围黏膜充血明显,患者以往多次类似发作史。该疾病可以诊断为() A.疱疹性咽峡炎。 B.疱疹性龈口炎。 C.白塞病。 D.带状疱疹。 E.疱疹样口疮。
患者,女性,2岁,口腔溃疡2天,溃疡前1天有低热史。口腔检查可见牙龈广泛充血,腭部、口底、唇内侧黏膜充血、成簇外形不规则浅表溃疡。无皮肤病损。该病的病原体是() A.结核分枝杆菌。 单纯疱疹病毒。 白色念珠菌。 柯萨奇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患者,女性,2岁,口腔溃疡2天,溃疡前1天有低热史。口腔检查可见牙龈广泛充血,腭部、口底、唇内侧黏膜充血、成簇外形不规则浅表溃疡。无皮肤病损。该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 A.产生上皮细胞核的包涵体、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的破坏。 上皮固有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小结节中央有大量肿胀的组织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 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可形成上皮内疱。 有菌丝侵入角化层,基底部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并形成微脓肿。
患者,男性,26岁,近日口腔黏膜疼痛不适,伴发热、乏力。口腔检查见全口牙龈充血水肿,上下前牙龈边缘呈"虫蚀状",龈乳头消失变平,上覆灰白色坏死假膜,双颊、舌腹、口底黏膜充血水肿,右下后牙颊移形沟黏膜处有一直径约1.2cm大小的溃疡,形状不规则,上覆灰白色假膜,腐败性口臭。该病的急性期最佳治疗措施是() A.口服利巴韦林片。 口服泼尼松。 2%~4%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0.2%氯己定含漱。 去除坏死牙龈及大块牙石,局部1.5%~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患者,男性,26岁,近日口腔黏膜疼痛不适,伴发热、乏力。口腔检查见全口牙龈充血水肿,上下前牙龈边缘呈"虫蚀状",龈乳头消失变平,上覆灰白色坏死假膜,双颊、舌腹、口底黏膜充血水肿,右下后牙颊移形沟黏膜处有一直径约1.2cm大小的溃疡,形状不规则,上覆灰白色假膜,腐败性口臭。与该病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微生物是() A.单纯疱疹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形杆菌。 白色念珠菌。 乳酸杆菌。
患者,女性,2岁,口腔溃疡2天,溃疡前1天有低热史。口腔检查可见牙龈广泛充血,腭部、口底、唇内侧黏膜充血、成簇外形不规则浅表溃疡。无皮肤病损。如果要进行辅助检查,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