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我国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根据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中共中央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7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正式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④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2. 双百方针

【答案】双百方针是指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全称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该方针目的是为了发展、繁荣社会主义中国的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百花齐放”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百家争鸣”借用了历史典故。在该方针的鼓舞下,一时间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活跃起来,但在1958年的反右风暴中中断。

3.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的形式把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4.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5. 北京政变

【答案】北京政变是1924年直系将领玛玉祥在南方革命形势影响下于北京发动的政变。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10月22口夜,冯玉祥乘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一带拼杀时,秘密回师北京,控制了北京城,监禁了总统曹锟,发动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等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且月5日,国民军驱逐清废帝溥仪出宫。北京政变使中国政局发生重大变化。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段祺瑞临时执政,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6. 北戴河会议

【答案】北戴河会议是指1958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195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商业工作、教育方针、加强民兵工

,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作等问题。会议还讨论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人民公社。北戴河会议结束后,全国范围内很快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7. 《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中华民国约法》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年3月,召开约法会议,根

,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

《中华民国约法》的主要内容有:①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②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

8. 第一流人才内阁

【答案】第一流人才内阁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春等人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还是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又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9. “两个凡是”

【答案】“两个凡是”是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提出和实行的错误方针。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公开

“两提出“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个凡是”提出后,遭到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0.整风运动

【答案】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活动。整风运动主要包括1942年、1950年、1957年三次整风运动,其中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为著名。1941年前后,由于日寇的“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敌后解放区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局面,历史上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尚未清醒,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长期存在。为克服困难,1942

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党内的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通过“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完成批判和纠正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树立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思想作风的根本任务。通过此次整风运动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论述题

11.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陈独秀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留学日本,任过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在五四时期曾努力传播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党的创建起过重要作用。但后来犯了“右倾”错误,发展成“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并在全党占了统治地位,招致轰轰烈烈大革命的严重失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早在我党“三大”时就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时候,更加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右倾投降主义谬论,并在实践中拱手把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2)放弃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中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他们勤劳勇敢,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

,叫嚷农民运根本标志。陈独秀一贯看不起农民,早就说农民“分散”、“保守”、“难以加入革命”

,咒骂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极力压制和破坏农民革命斗争。陈独秀动“过火了”、“糟得很”

的这一行为,使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中间派更加动摇,使无产阶级失去了可靠的广大同盟军。

(3)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陈独秀不懂得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理,反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武装,反对共产党员做带兵工作。就这样,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时,我党因无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无法抵抗,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严重失败。

(4)主张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工人阶级必须首先帮助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待工人队伍壮大了,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2.北伐战争。

【答案】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背景

①内部因素

a. 孙中山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受到启发,明确了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决定在共产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