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5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之新编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2.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3.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4. 定语

【答案】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成分。能够充当定语的词主要是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例如“我们的国家”,定语“我们”修饰中心语“国家”。

5.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6.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7. 成语

【答案】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基本特征

①意义完整; ②结构定型; ③风格典雅; ④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2)成语的来源

①神话寓言; ②历史故事; ③诗文语句; ④口头俗语。

(3)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的意义改变了,例如“明目张胆”,古代用它来形容小畏权势,敢说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后来,“明目张胆”的感情色彩完全变了,用来指公开地大胆地干坏事。

8.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9.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10.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案】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是分析短语和句子的方法,它来源于国外结构主义语法学派。分析时尽量切分出两个直接组成成分,即一分为二,所以又称“二分法”。遇到不能二分的兼语短语、连谓短语和多项的联合短语,就只能多分。这种分析法最能反映出短语和句子内部的组合层次,因而又把这种析句法称为“层次分析法”。析句法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切分,二是定性。

切出的成分必须是有语法关系而又合原意的语法单位。

二、简答题

11.西瓜摊上写着“5斤以上每斤1元,5斤以下每斤9角”。顾客秤了一个5斤的,只给4元5角,小贩硬要顾客给5元。为何出现纠纷? 谁对?

【答案】出现纠纷的原因是摊位上没有写明白5斤的时候按多少钱计算。

12.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委屈求全 黄粮一梦 礼上往来 响扼行云

得泷望蜀 重蹈复辙 淹没无闻 濯发难数

【答案】正确的应该是:委曲求全、黄粱一梦、礼尚往来、响遏行云、得陇望蜀、重蹈覆辙、湮没无闻、擢发难数

13.改正下列句子中实词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的。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鹤鸽保护区己迫在眉睫。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⑤这些女孩真是又漂亮又智慧。

⑥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⑦包装可以,但不能太包装。

⑧几乎所有的窗都明亮着不疲惫的眼。

⑨实行新的管理制度以来,优质品率由过去的百分之八十提高了百分之九十。

⑩天天的朋友站在他爸爸身边。

11○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12○陶渊明曾理想一个和平、宁静、没有矛盾斗争的极乐世界。

【答案】①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耳闻目睹”之类的词语。

②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边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③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成倍减少”应改为“减少百分之五十”、“减少二分之一”或“减少一半”。

④“高度”是名词,句中用程度副词“更”修饰它,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全句应改为“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层面的深刻意义”。

⑤“智慧”是名词,不能跟形容词“漂亮”并列,不能受副词“又”修饰,把名词误用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