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888政府经济学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总统制与议会制

【答案】总统制又称总统共和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制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仿效,如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

议会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共和制:

①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失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因此被称为“虚位”君主。不过,君主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国家权力的运作程序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礼仪和形式上仍在国内、国际的国事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荣耀和尊敬。

②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亚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

2. 国家历史类型

【答案】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按照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共同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国家的历史类型包括:①奴隶制国家; ②封建制国家; ③资本主义国家; ④社会主义国家。

3. 绝对君主制

【答案】绝对君主制又称专制君主制,其典型特征是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拥有绝对的、

不受任何法律限制的权力,也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在这种制度下,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通过直接对他负责的官僚机构进行统治。专制君主制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所盛行的政体形式。古代的罗马帝国是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典型。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政体成为典型的、普遍采用的政权组织形式,并与中央集权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许多东方国家,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君主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在西欧,各国在封建社会的末期,王权得到加强,随着民族统一的任务的完成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等级代表会议的权力也就严重削弱,甚至完全被国王撇在一边而停止召开,贵族君主制也就经过等级君主制而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制。

4. 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①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鸿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②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最早正式采用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5.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社会内政治取向模式的学习、传播、继承的过程。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含义看,首先,在个体层面,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其次,在社会层面,政治社会化是特定政治文化传播和延续的过程。

6. 国家机构

【答案】国家结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与国家形式问题不同,如果说国家形式关涉的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组织结构和权力配置,是从宏观上来描述和分析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划分和相互关系,国家机构所关涉的则是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的构造和功能,是从微观上解剖和认识各个国家机关的组成、权力和职能,更注意各国家机关的技术层面和操作层面。显然,国家机构和国家形式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对国家机构的研究不能离开对国家形式的把握和理解。与国家机构的概念相关的还有政府机构,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谓政府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是指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所有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的整体,狭义的政府则仅仅指国家的行政机关。一般说来,当人们使用“政府机构”这个概念时,多是指狭义的政府即国家的行政机关,更为狭义的则是只是用来指中央行政机关。

7. 威权政体

【答案】威权政体,又称为权威政体,也有学者将其称为专制政体或者独裁政体,这是一个用以指涉那些在性质和特征上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之间的政体形式的一个概念。威权政体分为保守型,激进型,表面上举行所谓民主选举的,不具有一个具有主导意识形态的军人政权,盗贼式的政权。

8. 民主共和制

【答案】民主共和政体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政体形式,其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实行限定任期制。民主共和政体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分为议会共和政体和总统共和政体:

①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 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任,后者则无须负责。

②在总统共和政体中,最高国家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他和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此外,民主共和政体还有委员制政体,其典型国家是瑞士。

二、辨析题

9. “政治学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请评析。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学作为一门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主要是与政治的内涵联系在一起。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政治的定义,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现象实际上是社会关系现象,社会关系的本质规定性是社会现象的一般本质性。因此,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政治现象本质是政治关系现象,政治关系的本质规定性是政治现象的一般本质性,所以,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关系的本质规定性,是政治学研究的本质性内容。同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如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行为形态,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和制度形态,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形态,这些形态也都属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2)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因此,政治学既要求对政治现象进行描述,对政治表征进行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