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血象特点是() 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粒细胞分叶多。 MCH=32pg。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粒细胞左移。
慢性全身性疾病导致贫血的机制重要的是() 红细胞寿命缩短。 骨髓不能代偿增生。 网状内皮系统不能释放储存铁。 无效造血。 EPO水平降低。
关于贫血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婴儿、儿童及妊娠妇女的血红蛋白较成人高。 久居高原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较海平面居民为高。 低蛋白血症、心衰、脾大和巨球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常降低。 在脱水或失血等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血红蛋白常升高。 红细胞数正常可能存在贫血。
贫血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窦性心动过速。 心脏杂音。 皮肤和黏膜苍白。 口腔炎,舌炎。 毛发干燥无光泽,易脱落。
女性,20岁,反复牙龈出血及月经增多1年半。查:轻度贫血,肝、脾未触及,Hb80g/L,白细胞正常,血小板30×109/L,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30%,巨核细胞明显增多,骨髓内、外铁均减少。其诊断是() 慢性ITP。 慢性再障。 缺铁性贫血。 慢性ITP并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下列不属于红细胞代偿增生证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