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19艺术概论之美术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塞尚被称为是“现代艺术之父”?
【答案】塞尚,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塞尚之所以被称之为“现代艺术之父”可以归结为三点:
(1)他打破艺术的传统规则的束缚,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
(2)他确立一种崭新的艺术观念,并以此来推动艺术的实践和探索。20世纪的现代艺术创新几乎都体现了这样一种观念先行的模式;
(3)他引导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艺术方向:立体主义一一构成主义,而凡高和高更的表现和象征的风格倾向自中世纪以来在绘画艺术中就不断出现过
总之,在塞尚之前的艺术发展史中,画家把注意力放在再现客观对象上,而画家本人却做了模仿自然的奴隶。但塞尚放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法则,完全依靠独立的观察进行创作,有意识的地将注意力转向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概括和取舍,从结构的观点来描绘对象。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他以后的艺术家产生观念上的震撼,导致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
2. 简述宋代风俗画的发展状况。
【答案】风俗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在汉代就己出现,至两宋方呈现繁荣局面。
(1)宋代风俗画繁荣的原因
①两宋绘画的商品化促进以民间画工为创作主体的风俗画繁荣出现。宋代经济发达、都市发展,随着城市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文艺的兴起,绘画己不仅是少数人的雅玩和收藏,开始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两宋时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绘画市场,民间画工人才辈出。
②宫廷画家参与风俗画创作,高超的技艺推动民间的创作,使人物画的主题、题材范围和表现手法比唐、五代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
(2)宋代风俗画的特点
①宋代风俗画以贴近生活的广泛题材,生动再现两宋的社会生活。宋代风俗画的题材相当广泛,包括货郎、婴戏、仕女、车马、街市、城郭、耕织、盘车以及村牧、村医、村学、粮运等,全方位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
②“写真”、“尚趣”是宋代风俗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画家们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审美好尚,满足了社会中相当数量的市井百姓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需求,代表了人物画发
展的新成就。
③宋代风俗画综合展现出宋代绘画在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宋代风俗画不同于传统人物画背景多留空白的做法,而将人物置身于真实可感的环境之中,人物与环境之间协调一致。
(3)两宋风俗画的代表作品
①北宋最具代表性的风俗画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汁梁繁荣热闹的都市风貌和汁河两岸的景物风光,不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的重要依据。
②南宋时期的风俗画进一步发展,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进一步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是李篙的《货郎图》,这幅画描绘了农妇携带幼童兴致勃勃的围观货郎担的情景,形象自然生动,是宋代风俗画中的优秀之作。
3. 如何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答案】在文艺理论中,一般把艺术的社会功能分为三种,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美术的认识功能:美术往柱通过典犁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牛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这就是美术的认识作用,也叫认识功能。
(2)美术的教育功能:进步的艺术作品是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思想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改变人们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为实现人类进步的社会理想而斗争,起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
(3)美术的审美功能: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特质,构成着艺术审美功能的客观前提。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审美理想,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从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审美功能是艺术的首要功能。
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不是说美术中的某一类作品是以认识功能为主,另一类作品是以教育功能为主,第三类作品则是以审美功能为主。美术中有真、有善、有美,并不是说在美术中真善美是相互分割、互不相关的。如果那样看待问题,就割裂了真、善、美二者的关系,割裂了美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在每一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中它们都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
4.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艺术作品的丰富,复杂的内涵所致。
(2)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不同欣赏者面对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主体的个性差别,也有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由此造成了鉴赏的多样性特点
(3)艺术欣赏的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即使同一个鉴赏者在不同的阶段,面
对同一件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不尽相同。
(4)艺术鉴赏中体现出一致性。一致性的原因,是在于艺术形象的‘质’的规定,欣赏者只能从艺术形象或情景所规定的范围展开联想,想象和再创造,只能适当的延伸,扩大或缩小,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的性质。
5. 如何理解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答案】美术作品就其本质而言是审美对象,是精神产品。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又能成为美术市场中交换的对象,具有商品属性。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就是至艺术作品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是市场附加在作品上的一种外在的社会属性。
(1)在一定条件下美术作品会成为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美术作品是艺术家付出艰苦劳动所得的一种劳动产品,一旦这种产品(艺术作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换取相应的报酬,美术作品就成为商品。
(2)美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首先,它是一个欣赏对象,是精神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次,美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已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潮观念和风尚的影响。由于这两点,美术作品的价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价值的实现。
(3)美术作品作为美术家的劳动成果,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美术作品投入市场,美术作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变为可以交换的产品。它的价值就表现为交换价值即价格。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内在艺术性范畴,价格是外在现象性范畴,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在价格背后起调节作用的因素。美术作品价值大小由美术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所决定。
6. 简述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
【答案】中国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作为精神卞干而共同构造的。
(1)儒家的美学价值:
①“中和”之美。“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得极致。
②“雄健”与“充实”。儒家美学特别重视艺术是“气势”、“气概”以及“风骨”,导致艺术沉郁、劲健的风格之美。
③“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儒家美学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文人和士大夫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宇宙心灵。
(2)道家的美学价值:
①“自然”之美。道家提倡一种非人工的“自然”的理想美,以自然的状态为规则。
②“虚静”与“空灵”。道家美学通过对“虚静”的发现,一方面以此作为“万物之鉴”在人心内部开辟出一个审美的境界。另一方面又影响了中国艺术积极利用虚白和空无而构造有无相生的灵动的空间,因为虚白恰如虚空,看似无一物,却充满了宇宙灵气。